首页 > > 50

高層調研鋼鐵等過剩產能 兼并重組將加快

2015-12-0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本周一,青島港品位62%的鐵礦石現貨價格下跌至每噸39.06美元,創2009年以來單日數據紀錄最低點。行業分析認為,今年鐵礦石價格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是世界鐵礦石需求第一大國中國的需求在放緩。

  鐵礦石價格再創新低,是中國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的一個縮影。多家券商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多個行業、多個地區的產能過剩正引起各方的擔憂,如果持續蔓延發酵,可能引發通縮、失業、經濟動力不足等一系列風險。

  在轉型時期,如何促進鋼鐵、煤炭、石化等過剩產能的化解,對中國經濟平穩過渡有著重要作用。“有效化解產能過剩,促進產業優化重組”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的“四個殲滅戰”之一。

  近日,李克強總理提出,爭取用兩年多時間,花更大力氣對舊動能進行改造升級。《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官方人士處獲悉,近期,受主要領導人委派的調研組已經展開對鋼鐵等過剩產能的調研,力求盡快實現產能轉化和升級,防止產生系統性風險。

  這名人士還透露,從整體布局上來看,“堅決淘汰一批,更多地改造、升級一批”是總體思路。“在過剩嚴重的行業,明年將加快整合調整和兼并重組,集中力量做大一批大型企業。”這名人士表示,中央的思路是盡量縮短改造升級的時間,讓傳統動能持續發揮效用,同時為新動能的發展贏取時間和空間。

  五大行業對PPI下滑“貢獻率”超七成

  鐵礦石價格跌破40美元關口并非個例,鋼鐵、煤炭行業也在承受著類似的痛苦。

  有行業研究報告認為,今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6.68億噸,同比下降4.8%,粗鋼產量8.06億噸,同比下降2.1%。未來無論鋼材需求量還是粗鋼產量都將持續下降,中國鋼鐵業將進入“減量發展”階段。

  高盛在12月6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也表示,中國從2016年起將出現更多鋼鐵產能關閉的情況。預計國有企業和民營生產商將出現更多信貸違約,導致企業永久倒閉。

  此外,記者統計發現,無論是屬于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制造,還是新興產業的光伏太陽能和風電,以及造船和鋼鐵業中高端產品的硅鋼,均被業界認為“產能過剩”。

  進一步來看,鋼鐵、鐵礦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業部門,產業過剩尤其嚴重。數據顯示,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已連續40多個月負增長,這五大行業對整個工業PPI下降的“貢獻”占70%到80%。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近日在2016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談到煤炭行業的過剩時曾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逐步進入增速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對煤炭等能源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這不僅體現在經濟轉入中高速后對能源的需求降低,也是因為過去第二產業主導的格局已經向以第三產業主導的格局轉變。

  多家機構研報認為,如果過剩局面再繼續蔓延下去,不僅這些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而且金融、財政的風險也會進一步加大或者凸顯。此外,產能過剩企業占據的資源會使得人力、資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在沒有有效產出的同時又阻礙了新經濟的發展,因此化解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必須跨越的障礙。

  提高企業盈利水平是重要目標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央對產能過剩的關注也呈現出升級態勢。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產業政策要準”首次被提出,習近平還強調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從官方表述來看,“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經濟結構性改革方向,發展實體經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活存量增長動力,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積極利用外資,積極穩妥擴大對外投資。

  在12月2日的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李克強提出將供給側分為“新動能”和“舊動能”兩個部分來看待。本屆政府前三年在改造升級舊動能的同時,重點放在了培育新動能上,這些措施對于保障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我們國家還在工業化進程之中,需要保證一定規模的傳統動能,但傳統動能必須改造升級。”李克強表示,爭取用兩年多時間,花更大力氣對舊動能進行改造升級。

  多名受訪經濟學家表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步伐,用新興產業替代,用技術改造和創新提升傳統產業水平;另一方面,以斷臂求生的勇氣,對那些已經嚴重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阻礙經濟結構調整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或兼并重組,避免給供給端帶來負面沖擊和影響,減輕供給的壓力。

  值得重視的是,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對于供給側改革的表述看,企業盈利水平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核心指標。提升企業效率,提高企業盈利水平,恢復產業活力,這正是化解過剩產能、產業優化重組的重要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大家普遍關注GDP增速下降,其實最具挑戰性的是工業企業盈利水平的下降。工業企業盈利負增長已經持續一年多時間,其主要原因就是產能過剩。

  兼并重組將加快

  在過剩背景下,惡意價格戰和違規競爭此起彼伏,無形中進一步推高了交易管理成本。因此新華社近日評論稱,推動企業減產能,還要進一步推動市場化的兼并重組,通過優勢企業發揮主導作用,用市場化的辦法對生產力進行重新整合,來提升整個產業的生產效率。

  一名從事煤炭行業下游的企業家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嘆,未來幾年,舊動能中的優質企業也許要迎來好日子了。

  事實上,以兼并重組的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并非新的提法。最近兩年,多部委領導人都曾在公開場合闡述這一思路。盡管共識已經形成,但實際的推行效果并不理想。本報記者梳理發現,企業難以“退出”的主要原因,一是考慮到就業問題,二是對不良資產的擔憂,三是考慮到對地區經濟的影響。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近日公開表示,化解產能過剩首先要允許企業“退出”。“如果僵尸企業不能退出的話,對于提高資源效率會有很大的約束。”黃益平表示,供給側改革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把失去的競爭力,尤其是在過剩產能僵尸企業上的資源釋放出來,讓它們支持新的、有競爭力的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些擔憂就業和地區經濟問題的地方相比,中央的態度十分堅決。李克強在前述會議上表示,我們要下大決心,下一步將對“僵尸企業”、“絕對過剩產能”的企業狠下刀子,并提出下決心選幾個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下手”。

  他同時強調,淘汰落后產能,我們要用市場化辦法,政府只起引導作用,在安置下崗職工、托住社會保障底線等方面給予支持。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