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中國制造2025 官員學者在擔憂什么?

2015-12-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國制造2025”11項支撐文件明年初將出爐

  導讀

  工信部為推進“中國制造2025”制定了一個包括五大工程落實方案、四大專項規劃和兩個行動計劃在內的11項文件支撐體系。這些文件將會通過工信部辦公會的審議,并征求其他部委的意見,預計在年底或明年初陸續公布。

  本報記者 夏旭田 北京報道

  “中國制造2025”落地的腳步漸行漸近,工信部就此制定了一個包括五大工程落實方案、四大專項規劃和兩個行動計劃在內的11項文件支撐體系,系列文件將在明年初陸續公布。

  這些文件在既定的重點領域力求突破,對多個戰略新興產業也作出了具體部署,新一輪產業變革揚帆待發。但是一些官員和學者也不免擔憂,這些領域如何避免盲目粗放式擴張,進而造成產能過剩的“路徑依賴”。

  11項支撐文件正在制定,有望明年初公布

  在日前舉行的“2015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上,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透露,“中國制造2025”已制定了一個“1+11”的文件支撐體系,11個文件包括五大工程落實方案、四個專項規劃和兩個三年行動計劃。

  五大工程方案即“中國制造2025”已經確定的智能制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制造工程的落實方案。四個戰略性領域專項規劃分別是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兩個重要支撐性行動計劃是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發展服務型制造三年行動計劃。

  “這些文件將會通過部辦公會的審議,并征求其他部委的意見,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在年底或明年初陸續公布。”工信部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五大工程落實方案的時間范圍是2016年到2020年,今年年底系列文件將會完成編制,目前智能制造的規劃已經基本成熟,其他四大工程的文件也正在完善之中。

  專項規劃方面,信息產業、新材料、醫藥工業領域是中央明確支持的戰略性領域,這方面的五年規劃(2016-2020)還在起草中,左世全稱規劃文件預計將在明年一季度完成并公布。

  具體來講,新材料規劃將就石墨烯、碳纖維、鈦合金、3D打印等復合材料、新型材料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作出規劃,其中石墨烯還將列入2016年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之一。信息產業規劃涵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廣泛領域,這些在規劃中都有相應的單項規劃。醫藥方面的重點方向是診療設備、尤其是高端診療設備的規劃。

  此外,工信部人教司在牽頭起草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這一規劃此前包含在支撐性行動計劃當中,現在有可能調整到專項規劃之中。

  關于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和服務型制造,工信部專門制定了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其時間范圍為2016年到2018年。

  左世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低下是我們制造業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生產性服務業則是價值鏈提升的關鍵環節,在這方面作出的短期規劃,反映出它們對于支撐整個規劃體系實施的迫切性。

  “以質量品牌為例,現在奶粉、電飯煲、馬桶蓋等我們都能制造,可是我們的民眾還是要不遠千里到國外去搶購,今年的海外消費已經超過了1萬億,這反映出中國品牌質量提升的迫切性,需要盡快推動。”左世全說。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這些方案都要落地,這一規劃體系部署的時間段基本上和“十三五”重合。明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將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一年。

  各地趨之若鶩,新興產業或陷“路徑依賴”

  為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規劃體系明確選定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74.350, 0.00, 0.00%)、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等作為十大重點領域,系列支撐文件自然也以此為重。

  在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在推進中如何打破盲目粗放地擴張,進而造成產能過剩的路徑依賴?

  “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新興的領域會走此前的老路。”左世全說,機器人、3D打印、石墨烯等一些新興產業,各地政府趨之若鶩,投資力度比較大,但這種發展路徑正是此前傳統行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

  創新資源和市場空間都是有限的,不顧市場規律、一窩蜂式地盲目投資會產生新的問題。以石墨烯為例,石墨烯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產業化,但各地已經開始追逐項目,甚至很多地方做的根本就不是石墨烯。

  “現在一些新產業看起來做的是高端的產品,但價值鏈上我們還是在低端。”李北光表示同樣的擔憂。

  他認為,中國容易進入一個路徑依賴的困境:先產生一個概念,比如新能源或智能制造,然后跨國公司在中國開始布局,中國接受以后各地爭相布局,然后高價引進國外的設備、零部件和更多的技術,等中國具備相應技術和能力時,出現了產能過剩,國外的反傾銷也由此開始。

  “現在機器人企業可能已經超過2000家了,還是在走擴大產能、進口核心零部件搞組裝的老路。光伏就是走的這條路,如果機器人還按這種方式發展,還是死路一條。”李北光說,這種模式削弱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影響了我們的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進而又固化了我們的產業結構和形態,如此循環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創新乏力造成高端供給不足,而另一面則是低端過剩。因為技術水平低,大多數產業在價值鏈中低端,門檻較低,競爭只能依賴資金的大規模投入,這導致低端產能過剩。

  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這種擔憂正在加劇。現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新一輪的擴張有嶄露頭角的跡象。

  “評判地方官員升遷的標準中,GDP一直是最重要的考核目標,加上各地關于就業、稅收等方面的考量,各地都有動機去鋪攤子,擴大投資。”左世全認為,這種路徑依賴有各地長官意志的主導,而其背后則是長期GDP主導的激勵機制的問題。

  破除路徑依賴,最根本的是機制體制的變革。在左世全看來,機制改革是最核心的,雖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成的,但首先要在理念上破除這種依賴,認識到問題和一步步解決這些問題同等重要。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