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申诉署促避免3年上楼假象

2015-12-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李淇报道:香港楼价高企,常出现房屋供不应求的情况。根据房屋署公布数字,一般公屋申请者平均3年左右就可「上楼」,但申诉专员公署昨日公布主动调查,指房署计算公屋轮候时间的方法笼统,或未能全面反映实况,甚至可能会被指制造能够「3年上楼」的假象;建议当局考虑为公屋申请者提供更多有用资讯,为第2次及第3次有效编配订下轮候时间指标。

  指计算公屋轮候时间方法笼统

  申诉专员公署就「公屋轮候时间的计算方法及资讯发放」发表主动调查报告,说公署过去4年共收到110宗投诉,指等候逾3年都未能获分派到公屋。他们引述房署资料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52%的一般申请者轮候公屋时间超过3年、27%超过4年、7%更超过5年,最长的轮候时间达7年,批评房署公布的3年平均轮候时间,并不能反映实况。

  报告解释,房署公布的3年平均轮候时间,是将公屋「一般申请者」的轮候时间,与获优先编配的「长者一人申请」及「特快公屋编配计划申请」等一并计算,故若撇除该优先类别,一般申请者轮候时间将比房署公布更长。

  申诉专员公署申诉专员刘燕卿批评房署做法笼统,未能有效反映实况,亦容易造成误导和招致投诉,更可能会被指制造「3年上楼」的假象。

  她又指引述有个案虽在3年配屋指标内获首次编配,但申请人拒绝后,轮候多2年5个月仍未获第2次编配,先后共轮候近4年;建议房署按不同类别申请者计算和公布轮候时间、综合「一般申请者」安置情况,分析报告中有关家庭人数和选区的轮候时间分布及单位供应资料、并尽可能提供过去一年获第2、3次配屋的平均轮候时间数据,令市民「心里有底」。

  房署回应指,已透过不同渠道提供轮候公屋资料,毫无隐瞒且透明度极高,又称会仔细研究公署建议。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