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唐山又遇收奶風波: 矛盾不只限于“蒙牛系”?
張志偉
從山東膠東半島,到河北唐山,蒙牛與奶農的供需矛盾糾紛在時間和空間上蔓延,同時也預示著奶業的寒冬遠未結束。
2014年9月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報道了蒙牛對膠東地區原奶收購價直降1元/公斤,也由此揭開了中國奶業周期之痛。轉眼間,一年零三個月過去了。近日,蒙牛唐山工廠門前又出現收奶糾紛:合作牧場在為每天擠下來的生鮮乳呼吁銷路,蒙牛方面則在因原奶過剩苦不堪言。
值得關注的是,前來苦尋出路的恰恰是中鼎牧業托管的牧場,中鼎牧業則是由老蒙牛人出來創辦的企業,并且2015年1~5月,其35%的銷售收入來自蒙牛。根據雙方2013年前后簽訂的合同,彼時形勢一片大好之際,蒙牛方面約定的是每月最少供應量。如今的“限收”局面則意味著“蒙牛系”上下游矛盾凸顯。
爭議新增奶產量
站在養牛人和中鼎牧業的角度,奶牛單產越高則是越好;但是下游乳品加工企業則不認為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奶荒”的時候當然認同,免去了四處奔波搶奶之辛苦,但是行業低迷原奶“相對過剩”階段,增量對加工企業來說就是負擔。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蒙牛在“合同期限與收購數量”中明確,2013~2023年期間,河北某家合作牧場向蒙牛每日交售生鮮乳不少于6600公斤(即6.6噸),并且還規定牛奶產量增加原因是屬于自然增長,增量部分由蒙牛收購,不得銷往其他任何企業及個人,否則承擔違約責任。
“誰不希望自家的奶牛單產高,并且國家和行業都在號召穩產增產。”一位與蒙牛存在供需糾紛的牧場負責人介紹,沒有別的訴求,只希望蒙牛履行合同,每天按照市場價格收購牧場13噸的生鮮乳。
記者就此采訪中鼎牧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基于雙方長久合作考量,以及當地政府正在進行協調,表示“視蒙牛的表現再予以回應”。
另據中鼎牧業方面披露的重大銷售合同,以蒙牛乳業[微博](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在與中鼎牧業旗下牧場簽訂的合同是2012年10月24日~2017年10月23日,合同規定每日交售不少于5.2噸,合同期內累計總量不少于9490噸。
“公司通過與大多牧場主簽訂了十年以上托管合約,獲得對這些牧場的經營權和控制權,通過先進的技術改造和管理,將原本低效率的中小型牧場改造為具有高產奶量、高奶源質量、高盈利能力的現代化牧場。”中鼎牧業方面這樣闡述公司的商業模式。事實上,幫助牧場提高奶牛產奶量,正是公司的商業價值。
然而,因為行業持續低迷,蒙牛及所有乳品加工企業都飽受“產能過剩”之困,從2014年以來,收購上來的原奶有一部分都不得不噴粉儲存。
“中鼎牧業托管的牛場單方違約解除合同后想回來繼續向蒙牛交奶,同時期望在奶量與奶價方面得到特殊優惠政策,未得到同意。”蒙牛唐山奶源事業部呂常赤日前發布個人聲明稱,他在努力尋求資源和合作牧場一起討論如何提高技術,和國外牛奶競爭成本時,“我看到的是個別人置身事外,只保證自己利益”。
蒙牛方面向記者回應稱:“涉事供方在履行與蒙牛供奶合作合同的過程中,存在首先違約行為。”這里的“違約行為”指的是個別合作牧場轉供其他乳企,一段時間后又回來找蒙牛收奶。而上述牧場負責人則對此表示,是蒙牛方面違約在先,沒有按照合同收購牧場生鮮乳的增量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收奶糾紛發生在“蒙牛系”內部的上下游。中鼎牧業總經理孫國強此前曾在蒙牛工作11年,離開前是蒙牛奶源事業中心總經理。中鼎牧業的五位董事中有三位曾在蒙牛核心管理崗位任職。根據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2013年,中鼎62%的營收來自蒙牛,2014年是59%,2015年1~5月降至35%,雖說這兩年依賴程度在降低,但蒙牛仍然是中鼎牧業的最大客戶。
另一位“蒙牛系”的上游成員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對蒙牛銷售的價格和數量暫時還沒有大的波動,優質原奶還能賣上價格。”他預測2016年下半年,行業形勢有所回暖,該企業期待收奶價格再往上調一些。
“病根”其實在消費
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放眼中國乳業的病根,消費出了問題。
山東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日前去臺灣開會,他掌握的信息是:臺灣收奶價格比大陸高25%~30%,終端產品零售價則比大陸低30%。“不僅乳業,其他行業也存在產能過剩,市場經濟離不開供需關系的變化,消費低迷必然會導致供應出現問題。”他說。
記者查閱蒙牛乳業(02319.HK)的財報發現,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存貨為42.89億元,與2014年6月30日的44.6億元相比,下降了3.81%;另據海關數據,2015年1~9月,我國奶粉進口45.29萬噸,同比減少44.34%。
由此可見,導致2014年國內原奶急轉過剩的外部因素已經在2015年得到緩解,進口奶粉對國內原料奶的擠占效應開始弱化。那么,為何國內乳品加工企業仍然喊“消化不良”呢?
日前,記者走訪北京市各大商超,現場了解牛奶產品終端零售情況。在甜水園街京客隆店發現,蒙牛250克冠益乳燕麥黃桃發酵乳“買二贈一”,冠益乳燕麥核桃味發酵乳“買二贈二”,促銷員晚上八點半還在吶喊,但購買者甚少。
最近,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表示:“未來希望大家能夠更多地去消費蒙牛產品,希望在蒙牛的國際化道路上,把蒙牛打造成最具中國活力的國際化公司。”同時她也介紹,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讓很多企業有了新的思考,“在過去,只要我們肯干,方法到位,有很好的團隊,我們一定能做成很大的企業;但現在我們必須用更好的系統力量去做企業,改變大家過去的浮躁心理”。
整個乳業面臨的難題:如何讓上下游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長期以來,中國乳品產業鏈利益分配嚴重失衡,沒有形成經濟共同體,奶農是奶農,企業是企業,兩者屬于‘兩張皮’。”在一位長期關注地方奶業的人士看來,乳業涉及民生,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從根本上來構建一個長效機制,“遺憾的是,從2014年以來,倒奶殺牛的現象都沒有杜絕,業內期待的政策靴子一直沒有落地”。
張志民建言,當務之急是要從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遷移,只有市場才是解決行業頑疾的藥方子。“牛奶在國際上是大眾消費產品,老百姓都喝得起的生活必需品。”在他看來,要想擴大內需消費,必須從乳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上降低成本,這樣才有可能解決一直以來的高奶價現狀。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乳業為例,上游養殖業和下游乳品加工業要實現協調發展,而不是一方叫苦不迭,另一方則賺得盆滿缽滿。”上述奶業人士如是稱。
此外,還要堅持共享發展,讓乳業上下游及消費者都享受奶業發展成果。“農牧民與奶業企業是命運共同體,要建立企業與農牧民間合理的利益連接機制,讓農牧民分享奶業發展的成功。”2015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中國奶業D20峰會上就曾對此作出過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