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深度】深中通道開啟同城時代

2015-12-15
来源:香港商報
  日前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的通知》中顯示,備受關注的深中通道主體工程被列入2016年新開工項目,總里程為31.3公里,包括24.5公里海中橋隧主體工程、6.8公里深圳連接線,總投資413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深中通道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和中山橫門互通立交的先行工程於2015年底前開工。按照規劃,深中通道建設將在2020年后完成,比之前預計的開工時間快了1年,竣工時間快了3年。建成后,深圳和中山的核心區域地理距離只有約30公里,兩地車程將由目前的2小時縮短至20分鐘左右,比東莞以及惠州等區域更近,兩地關系勢必更加緊密。 香港商報記者王曉蕾
 
 
  深中通道好事多磨
 
  深中通道醞釀時間長達17年,但先是被認為會與后提出來的港珠澳大橋重合,為避免重復建設等原因,被暫緩推進。直到2008年,國務院頒布《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才確定為其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010年,國家發改委批覆「深茂鐵路跨江大橋」的公鐵合建項目,被認為將與深中通道重合,再次引發夢碎擔憂。這一疑慮,在廣東省交通廳網上公示「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工程海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后塵埃落定,環評公示強調了深中通道建設的必要和迫切性,并推薦方案的起點就在深圳。
 
  2014年,在交通運輸部和廣東省「十二五」規劃中,深中通道終於計劃於2015年底動工建設,可是圍繞A3(東隧西橋)、A4(全隧)建設方案之爭,深中通道項目再次陷入僵持,一直停留在「前期調研」階段。
 
 
 
 
  深圳一側起於寶安西鄉
 
  廣東省近日發布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深中通道主體工程被列入2016年新開工項目。據前述中遠期規劃,深中通道總里程為31.3公路,投資413億元,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24.5公里,投資356.3元,以及深圳連接線工程6.8公里,投資56.7億元。記者了解到,工程計劃在2016年開工建設,其中深中通道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和中山橫門互通立交的先行工程於2015年底前開工。
 
  公示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深中通道的具體位置:「位於深圳市和中山市,由東向西跨越珠江水域,直接連通深圳和中山兩市。路線起於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與深圳側連接線對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翠亨新區馬鞍島上岸,終於橫門互通。推薦方案路線全長約24.5公里,跨海長度22.405公里,陸地段長度1.64公里。主線橋梁總長17198米,隧道總長6720米,海中設置兩處人工島。本項目擬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41米。推薦方案估算總金額334.4億元。本項目預計『十二五期』末開工,2020年建成」。
 
  全線按工程性質分為四段:跨海橋隧工程、深圳側接線工程、中山側接線工程和南沙連接線工程。據介紹,深中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提出了4 種有代表性的線位方案:Al(全橋方案)、A2(東橋西隧方案)、A3(東隧西橋方案〉、A4(長隧方案),其中A4線位又分為雙隧方案和全隧方案。最后經過比選,由於工期相對較短,造價相對較低,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推薦A3東隧西橋方案。
 
  海中橋隧工程全長22.09公里,采用橋隧組合方案,共設兩處通航孔,穿越深圳機場支航道與礬石水道處采用海底沉管隧道,隧道總長6.72公里,兩側分別設置一座625米畛150米的人工島,伶仃西水道采用橋梁跨越,推薦方案一采用主跨為1638米的懸索橋,方案二采用主跨1180米斜拉橋方案。橫門東水道橋推薦采用240米+480米+240米雙塔鋼箱梁斜拉橋。
 
  開啟深中同城時代
 
  據了解,目前深中通道項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且已納入國務院近期建設督辦項目。這條橫跨東西的通道建成后,將是珠江兩岸深莞惠和珠中江兩大城市組團的唯一直連通道,意味著珠三角東西兩岸的通行距離將大大縮短,物流及出行成本也隨之降低。
 
  隨著深中通道動工的時間逐漸清晰,「深中同城」概念日漸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記者了解到,現在從深圳機場前往中山市區,需要繞行虎門大橋,地理距離100多公里。然而近年來,虎門大橋的擁堵備受詬病,理應20分鐘的車程平日一小時已是家常便飯,節假日期間,動輒可堵至十小時甚至更久。
 
  在效率主導分工的現代社會,交通的時間成本變成了經濟圈概念,而「半小時生活圈」成為了「深中同城」的最主流邏輯。深中通道竣工之后,深圳前往中山市區路程只要50公里,且無需再繞行虎門大橋,開車半小時內就可以直接跨江通達。值得一提的是,東莞的塘廈和鳳崗,惠州的惠陽和大亞灣等距離深圳核心區距離普遍在60公里以上,未來深圳與中山的核心區地理距離僅有30多公里,遠比東莞以及惠州等區域更近,兩地關系勢必更加緊密。
 
  正可謂「一橋通天塹」。深中通道除了縮短了深圳與中山之間的距離外,還是深(圳)(東)莞惠(州)與珠(海)中(山)江(門)兩大經濟圈的唯一直連通道,也是連接前海、南沙、橫琴3個國家級新區和翠亨省級新區的交通紐帶,是粵東通往粵西乃至大西南的黃金走廊。深圳建華地產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世隆稱,深中通道不僅使深圳和東莞收益,也促使珠三角一體化加速,同時對於珠三角、香港、珠江沿岸城市和整個廣東的經濟發展都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事實上,隨著深中通道的消息漸漸明晰,深圳中山兩地的市場人士早已開始憧憬這一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而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堪稱經濟晴雨表的房地產業。目前,而在深圳人的「大力」支持下,中山房價已經開始躍升,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中山全市成交了1.45萬套商品房,創下歷史新高,住宅庫存也創下年內新低。(詳見本報14日報道)中山市房地產行業的多位業內人士預計,深圳人的購房熱情有望持續到明年,而中山樓市也將借此進入快速上行的通道。
 
  此外,深中通道通行后,整個西岸大部分地區都將納入深圳的服務範圍內,這將挑戰廣州作為鐵路網、公路網中心的地位;而在分流了廣州地區資源的同時,也將分流惠州和汕尾的資源。
 
  懷胎17年終將分娩
 
  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劉開宗曾用「懷胎16年,至今未分娩」來形容深中通道的坎坷歷程。一直以來,深中通道項目都是廣東省兩會上深圳、中山等城市代表關注的熱點。據了解,深中兩地關於通道的最初規劃早在1998年就萌芽了。當時,中山市規劃局因為珠三角地區東西交往不暢,提出了建設這條通道。而深圳方面,也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類似想法。雖然多年前就已經被提上議程,但因被認為會與后提出來的港珠澳大橋功能重合,被暫緩推進。
 
  2008年,國務院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將其確定為其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010年廣東省兩會上,深中通道被列入全省重點建設預備項目計劃表。然而,這條直連深圳、中山的跨海通道,輻射深莞惠、珠中江兩個城市群的重要通道繼續擱淺多年,始終停留在「前期調研」階段。
 
  據2014年下半年的調研披露,深中通道建設的多套方案中,A3東隧西橋方案被多方看好。但在項目進一步論證階段,一些方面提出異議,認為南沙的發展可能會受到A3方案的制約。因此,提出了A4建設方案,即深中通道全部采取海底隧道的建設方式。2015年1月,深中通道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諮詢評估會專家組意見宣讀稿稱,從安全因素考慮,A4方案隧道長度為15.19公里,而A3方案隧道長度為6.72公里,通行能力和行車舒適性較好,安全風險較低,工程技術相對成熟,對防洪和海洋環境的影響比較小;從建設周期看,A4方案工期為86個月,A3方案則為68個月;從工程造價看,A4方案為356億元,A3方案為260億元。多項因素比較,表明A3方案較A4方案更具有優勢。
 
  各方聲音
 
  深圳市市長許勤
 
  深中通道對全省和全國意義巨大,相信這條通道建起來,其效果非常顯著,我們對此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副院長郭萬達
 
  雖然短期內,港珠澳大橋可能會受到分流影響,但從長遠來看,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人流、物流量,會比現在要多得多,總的流量上去了,對珠三角也是個很大的利好。深中通道建成后會強化珠江口兩側的生產要素流動。相比而言,粵西地區是最大的獲利者,應該看到,珠三角協同發展的程度會更高。有了這一通道,珠三角城市群聯繫將更緊密,對深圳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對周邊其他城市也不會有什麼負面影響。特別是一些中心城市,一般都有成熟的商圈和輻射範圍,并不會因為一條通道而被邊緣化。
 
  省體改會副會長、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
 
  在珠三角A字形交通骨架中,虎門大橋成為重要一橫,而深中通道建成后,將在這個A字形骨架中多加上「關鍵一橫」,成為聯繫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直聯通道,建成后東西兩岸的聯繫將更加緊密。但深中通道建設已經提了很多年,落實不了可能有幾個方面原因:一是技術層面。「東隧西橋」等各種方案都必須考慮水文地質,地震、臺風、通航等的影響。二是經濟層面。港珠澳大橋在建,虎門大橋在用,投入產出要有一個比較,投資額、如何分擔也是問題。三是利益層面。可否搞「深廣中通道」,廣州利益如何保障?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王蘇生
 
  目前,前海蛇口、南沙、橫琴剛剛納入廣東自貿區,深中通道不僅連通深圳、中山兩地,更有側接線連接南沙,是連接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的重要交通紐帶,其建設對加強三個片區之間的溝通融合,促進優勢互補,推動自貿區發展意義重大。而且,深圳、中山兩市已經預留工程用地,且無徵地拆遷的任務,深中通道已經到了最佳建設期。
 
  網友「羅湖再生」
 
  單一座虎門大橋怎能解決全部珠江兩岸的便捷交流?深中通道不應只被看作是城市競爭上的法碼,更是珠江兩岸最現實、最直接的民生問題。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