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所幸还有艺术!”:艺术界的新年寄语

2016-01-04
来源:艺术观

2016年,“所幸还有艺术!”2016年, “适逢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年”,2016年,“越来越感到,其实我们的底气就是中国文化!”2016年,“博物馆将转型研究型博物馆”。

“2016年,还有爱ZUO爱DIE的好玩儿艺术家,还有层出不穷的各种不靠谱艺术事件,让这个巨闷的世界还能看到一些风骚和乐趣!”

2016年,“摄影师希望不要认为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里自己生不逢时,要持续关注教育问题,两极分化,动拆迁,失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等以前时代所没有的问题。”

在2016年来临之际,《澎湃新闻·艺术观》特邀文物与艺术界人士回望2015寄语2016年。

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冬景。

2016年最早来到莫高窟的游客们都获赠了敦煌研究院的精美书籍。

王旭东(敦煌研究院院长)

2016,适逢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年,也是国家批准敦煌作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并举办首届会议的开局之年,作为保护、研究、弘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研究机构,敦煌研究院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开阔的视野,与社会各界一道,为敦煌佛教文化艺术的完整保存、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为丝绸之路精神的弘扬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博物馆吴湖帆展览现场。

杨志刚(上海博物馆馆长)

上海博物馆2016年的思路是本馆(市区)与东馆(浦东新区)并举,也就是从原来单一的上海市人民大道201号的展馆转型为两馆一体的格局,新一年的工作将围绕这项工作展开。明年的上海博物馆的大展方案不久也将逐步公布。

担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一年多时间,从博物馆工作思路上我认为博物馆工作也存在一个转型——转变为研究型的博物馆。2015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上,有馆长针对藏品基础不充分的博物馆建议走研究型的博物馆之路,以弥补藏品的不足,我个人很赞成这句话,但我认为不能把研究型的博物馆看成是藏品基础不充分博物馆的目标,这也应当是上海博物馆这样大馆的定位与目标,这是在博物馆面临功能升级背景下的定位,有了研究,对收藏品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有了研究性,对文物的阐释就水到渠成,比如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广受好评就是例证,这是建立在上博研究员对吴湖帆先生书画鉴藏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

不仅是陈列展览要有研究,研究型的博物馆应是全方位的研究,比如博物馆学,对博物馆是方法论,通过建立研究型博物馆,可以更好的把握规律,敏锐地把握发展大势,使博物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李公明(学者、艺术评论家)

在2016年,艺术或许会:有更多的普通公民介入当代公共艺术;有更多的艺术机构像野草一样疯长,不再担心边界,不再迷信权力榜;有几颗艺术评论的子弹在飞,直飞或会拐弯地飞,总能击中靶心;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下沉到社会心灵的底层,不再以分权贵利益之羹而自鸣得意;有更多的艺坛真相浮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在娱乐的同时也有所醒悟……祈祷所有这些早该来的,在2016年都来吧!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省书协副主席)

每当辞旧迎新之际,内心总会涌起一种从头开始、重新再来的豪迈之情。

跨入2016年门槛,这种感觉分外强烈。浙江美术馆在不久前被评为国家重点美术馆,新的一年将对馆舍和环境做一番整体更新改造,使得更趋完美,各项工作自然都力求上一个新台阶,以期让“重点”名副其实。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也不能荒废,继续做到写作和创作齐头并进,至少有一本新著问世,至少举办一个书法展览。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养身健体是不可忽略的,走路、静坐必须坚持;为了轻装上阵,便将此前的一切都“清零”,该放下的放下,该忘记的忘记,往事成成败败、喜喜忧忧,都让其成为过去,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重新再来!

萧海春拟董源《溪岸图》。

萧海春(知名山水画家)

我想先通过《澎湃新闻·艺术观》与《东方早报》向读者问好2016年!过去的一年,我越来越感到,其实我们的底气就是中国文化,要传承好、发扬好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得从根部开始看——只有通过寻根才能使我们中国人认识我们自己,因为你不关注自己的文化基因,就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不要菲薄,而只有认识传统以后,才不会菲薄。2015年我曾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九峰三泖萧海春画展”,同时出版《历代经典山水画法解析》系列丛书。

新的一年,我想尽量少画大画,多画一些册页与手卷,回归文房,多写一些随性的书法作品,我希望在宋元明清经典的解析与回归上多做一些工作,同时继续出版《历代经典山水画法解析》系列丛书,并希望能够举办自己单独的书法展览。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那种对精神的把握其实是最重要的,这与新旧是没有关系的。

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

2016年,将进入北京画院美术馆及齐白石纪念馆(2005年建馆)的第二个十年。如果顺利,我们将迎来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的齐白石作品,应该说是一个酝酿了6年的齐白石回家展览。我们也将举办傅山等大师的作品展,期待以21世纪的眼光重新发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未来感。也会全面展出北京画院的藏品沈尧伊先生的代表作“地球的红飘带”。力求呈现红色经典的学术价值。

我个人更希望在2016年看到一些更年轻的艺术家以“我”的方式表述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我”心中之“大我”或许是这个太过“小时代”的节点所更为需要的。

许杰寄语。

许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艺术至上,是人类的结昌,祝新年艺术鼎盛!新年将至,东方日出,祝《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蒸蒸日上!

杨丹霞(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超忙碌也超有趣的2015年远去了。未来一年,博物馆会越来越忙展览越来越多,但更需学术层面深耕细作;艺术家们在大环境作用下苦乐不均,冷暖自知;拍卖公司结款难、征集难循环圈依然“作恶”,业界重新洗牌组合的节点来临;行家找寻天漏、洼地机会愈见稀少,经营多样化及转型势在难免;收藏家检省收藏体系调换藏品恰当其时。至于鄙人,做好本职,写论文搞展览做讲座,闲暇关注市场,时不常地发些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的议论什么的。哈哈。

雍和(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现在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变数也十分巨大,方法的求证在于认真和独立思考。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利弊,而每个时代也都有它的题材,悲欢离合就是发生在社会转型期中。新的一年里,希望摄影界的朋友的脚更勤,不要认为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里自己生不逢时,要持续关注教育问题,两极分化,动拆迁,失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等以前时代所没有的问题。对于身边的熟悉的城市变迁倾注自己的热情和勇气,铁肩担道义。

梁克刚(策展人、艺术家)

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了!但所幸还有艺术,还有爱ZUO爱DIE的好玩儿艺术家,还有层出不穷的各种不靠谱艺术事件,让这个巨闷的世界还能看到一些风骚和乐趣!新的一年本人将继续坚守好玩路线,再造奇葩生涯,拉低全民笑点,鞠躬尽吐,随时搅局!也希望整个艺术界不再那么追名逐利变得更好玩一点!

朱其(艺术评论家)

人类的历史有一条进步铁律:模式决定创新,新的模式必产生新的精神方式,政治、经济以及艺术史莫不如此。去年我尝试一件连自己也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当代艺术的理论培训班,一共办了三期,报名人数出人意料。两年后的今天,尽管尚未看到结果,但突然意识到,20世纪以来,还没有一个批评家与一群艺术家如此高密度的知识和理论互动,不仅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史没有这么做过,我们的跨学科课程在今天西方的美术学院也是没有的。要与上两代人拉开艺术差距,首先要在知识模式上拉开差距,而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模式,在2016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这个前人没有试过的模式。

李磊。李磊(当代艺术家)

2015年的最后一天,我看望了中华艺术宫一位病危的同事,在他身边我又一次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宝贵。看着他艰难的喘息,我不禁遐想呼吸之外会是什么样生命状态。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对人生、历史、宇宙的追问是人类永远课题,也是艺术无穷的源泉。我今年要做三个课题:一是在新加坡做一个以黑色为研究对象的个展《黑之光》;二是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合作举办个展《天女散花》,用多种视觉媒介探讨时间、空间、生命的关系;三是循着屈原的追问构思大型个展《天问》,希望这个展览能够成为世界问题的中国表达。

陆蓉之与傅申在2015年岁末。

陆蓉之(台湾知名艺术策展人)

我的傅申老爷80岁了,全口一齿不剩,现在正接受名医妙手回春的植牙过程中,但愿2016年他成功装入洁白美齿,我们携手周游世界,吃遍大江南北的美食。黄昏将尽,愿意记住最后的一抹霞光。陆蓉之于洛杉矶,12月31日,2015

蔡国强(当代艺术家)

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吾辈常被明年误……明年误后年。

顾村言(《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执行主编)

在“我们的艺术怎么了”这样问题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而再往深里去,则是“这个时代的人心怎么了”的话题。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所提的“美育”话题在当下并未过时,真正的艺术是可以“重建人心”的。2016年,希望这个社会与艺术界,可以更真诚一些,更朴素一些。希望永远有一些人,怀揣“纯真”,直面人生,执著前行。也希望您继续关注支持《澎湃新闻·艺术观》与每周三出版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