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普通包裹資費上調近2倍 中國郵政架構重組

2016-01-11
来源:IT時報

  ■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僅僅隔了一周,從上海到山西的郵政平郵包裹價格就漲了2倍。”2016年,剛過元旦,一些習慣通過郵政平郵寄送包裹的老顧客發現,郵政包裹在悄然調價,1.5公斤的包裹郵資與去年5.6公斤的包裹幾乎一樣,而速度卻未見明顯提升。

  從2015年中開始,中國郵政開始了一系列大手筆的內部架構調整,原先的郵政小包業務與EMS(中郵速遞) 下屬的“經濟快遞”業務線重組合並。今後,郵政集團旗下快遞業務將只剩快遞包裹與“EMS航空標准快遞”二類。《IT時報》記者並未在中國郵政的官方網站上找到提價公告,業內人士分析,價格調整意味著中國郵政將加速在速遞業務上整合資源,與民營快遞公司爭奪市場,但由於各地方郵政分公司尚未完全將兩種不同業務融合吸納,因此價格調整異常低調。

  架構重組序幕正式拉開

  “這是2015年下半年就做出的決定,今年正式開始實施。”一位郵政內部人士透露,這次調價與中國郵政集團內部重組成立的快遞包裹部門有關。

  中國郵政集團此前將集團劃分成三大分公司,包括郵政銀行、郵局業務以及郵政速遞物流(EMS)。2013年12月底,EMS主動退出IPO, 2015年4月開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擬與31個省郵政公司進行吸收合並,將郵政系徹底由“母子分公司制”調整為“總分公司制改革”。

  2016年的這場架構重組可被視為是總分公司制改革後的重要舉措。此次在郵政集團內部成立的“快遞包裹”是由郵局旗下普通包裹、郵政小包業務與EMS 下屬的“經濟快遞”業務線重組合並而成。在此之前,後兩者在定位上十分接近,被視為是內部競爭的主要對手。

  合並後的“快遞包裹”由郵局與EMS共同管理,對外采取統一的資費標准,調整後的資費標准比照同類民營快遞,將形成“比三通一達高,比順豐低”的差異格局,而原有的普通平郵包裹則“消失”了。

  普通包裹價格最高漲近兩倍

  《IT時報》記者從廣東某EMS負責人處拿到了一份新的資費表,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寄送區域進行了更為細化的劃分。

  原先,上海、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京、天津、福建、廣西、湖南、湖北、海南都被劃分在同一個大區內,而在新的寄送區域表中,上海、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劃成了一區,形成獨立寄送區,而北京與天津、山西與陝西、貴州和雲南四川也都形成獨立收費區域。區域劃分更小,資費標准也更為多樣。過去1kg的首重標准,現在被劃分為500克以下與500克以上兩個資費區,根據細分後的區域距離,資費標准進行上下不等的調整。

  價格“落差”最大的是普通包裹。這是郵政最基礎的包裹服務,通常走陸路,覆蓋全國,速度較慢,路途時間在一周到二周之間,但勝在價格便宜。以東莞到北京為例,調整前的1個2公斤普通包裹資費為10元,而調整後資費為18元。從上海到山西,一個1.6公斤的普通包裹資費為7.6元,而調整後的資費為18元。

  一些文件類業務可能會有微小降幅。比如,500克包裹從東莞送到雲南,原先EMS“經濟快遞”是首重一千克起,需要10元,但現在門檻降低,根據500克首重標准,只需8元。

  總體而言,此次價格調整,整體大幅拉升了郵局旗下快遞業務的平均資費標准,與EMS旗下原先的經濟快遞業務相比,資費也有小范圍上浮。

  之所以會有如此調整,與郵政集團將兩塊陸路業務打破分屬局限,合並後進行統一規劃有關。本次調整後,新成立的快遞包裹業務部門將改變過去依靠鐵路點中轉的方式,更多依靠公路走直線運輸,“原先不少業務依托鐵路運輸,要按照既定路徑在各個中轉點進出,人力和物力以及時間成本都很高,調整後,可以采取靈活的點對點模式由公路進行直接運輸,因此圍繞公路中轉重新進行了區域劃分,以此提高了運輸效率。”

  郵政改革進入深水區

  “再不解決內耗,提高競爭力,EMS很難找到新的出路。”中國快遞物流顧問徐勇認為,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國內物流的市場形勢對EMS依然不利,EMS必須抓住時機,進行反擊。

  2013年底,已經IPO過會的EMS突然撤銷了IPO,中郵速遞的解釋是: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決定實施戰略調整,將組織架構由原來的母子公司制調整為管控更加有效,更適合網絡型企業特點的總分公司制。

  如今,撤銷IPO已有兩年。2015年4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31個省郵政公司進行吸收合並,徹底由“母子分公司制”調整為“總分公司制”。但市場不等人,EMS在國內快遞業市場份額從當時的30%下降為2015年的10%。

  此次業務合並和價格調整,被業內人士解讀為中國郵政將徹底變革包裹遞送業務,用EMS爭奪中高端業務,快遞包裹服務中低端用戶,在這個領域與民營快遞展開競爭,同時通過提價,提高營收。

  目前,中國郵政在全國擁有11.8萬個網點,包括村郵站、三農服務站、社區服務店,這些多年沉澱在農村的覆蓋網點,很有可能成為郵政快遞未來的重要發力點。但各地方郵政基層人士認為,體積龐大、機制僵化的中國郵政,要想轉身,難度依然很大,原先處於不同體系內的業務被合並成統一業務,其服務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根據用戶實際體驗,元旦後漲價的快遞包裹,速度只比普通包裹快了一天,且依然沒有送貨上門。如果失去了原先的低價優勢,在服務上又無法與民營快遞競爭,此次結構調整的後果很難令人樂觀。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