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解密以色列的“中國投資潮”

2016-01-14
来源:騰訊科技

  研究結論:

  1.中國公司和投資者,格外關注以色列在科技領域的優質創業項目,隨著當地政策的鼓勵,中國對以投資的更大窗口已經展開;

  2.以色列高科技+中國資本和市場,被創投領域視為經典的“互補組合”。但我們需要正視雙方的環境差異,以及以色列公司高科技背后的短板;

  3.本地化是中國投資者進入以色列的一道門檻。與當地的風投機構合作,或聘請更具經驗的本地投資操盤手,是目前被證實的跨國投資“捷徑”。

  序·跨國“婚戀潮”:中國資本+以色列創業者

  在創業和投資領域,中國與以色列之間的“聯系”正在日益緊密。在中國的投資圈里,“以色列熱”成為一個新現象,并具體體現在生命科學、清潔能源、醫療、金融、軟件等科技領域。

  近日,以色列知名研究機構IVC與國際律師事務所Meitar聯合推出的一份《以色列高科技退出報告》顯示,2015年,以色列高科技退出總額超90億美元。其中軟件行業退出總額最高,幾乎占了退出總額的一半,其中一家名為Fundtech的金融科技公司以12億美元被收購。

  過去一年,收購以色列收購高科技公司的資本53%來自美國,30%來自以色列本土,來自亞洲的占比5%,這其中印度貢獻了2%,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貢獻了3%。

  在3%這一數字背后,有更大的趨勢性利好,值得我們關注。隨著以色列政府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投資者的激勵機制,包括稅收優惠(對位于以色列的企業或與以色列關聯的企業所進行的投資資金收入所得,免除所有稅負),及15%的投資損失保護機制。中國資本未來對以色列企業的投資并購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Meitar律師事務所合伙人Dan Shamgar日前接受企鵝智酷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涌入的中國資本,包括機構型投資者、高科技企業和政府投資者,對以色列的投資基本都是“戰略投資”,很少有純粹的財務投資。有些即便在現階段看來是財務投資,但對于未來,來自中國的投資方,表達出更高的戰略層面興趣。

  2006-2015年以色列高科技企業退出每年退出數量和總額。

  一·投資之路:中國資本在以色列的三種路徑

  中國投資者參與以色列高科技領域的投資路數主要分三大類。

  1.成為頂尖風投基金LP,或與其合作

  據悉,目前已有11家左右以色列風投機構獲得中國資本注入,比如Pitango拿到涌金集團融資,Carmel拿到百度和奇虎360等注資,阿里和盛景等注資JVP,聯想注資迦南基金(CPI)等。

  對中國公司和中國資本而言,成為以色列頂尖風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或像李嘉誠的Horizons Ventures那樣與有影響力的基金合作,是投資以色列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李嘉誠

  近日有媒體稱,李嘉誠接連拋售資產套現超700億港元,有分析稱,其未來重點布局方向很可能會放在高新技術產業——李嘉誠名下的維港投資基金(Horizons Ventures)就是投高科技公司的典型代表。

  這支基金由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女士運營管理,主打早期的高科技項目,其投資足跡遍及美國、以色列、中國、印度等地,最廣為人知的投資案例囊括了Facebook、Skype(被eBay收購)、Waze(被谷歌收購)、Siri(被蘋果收購)、DeepMind(被谷歌收購)、Onavo(被Facebook收購)及Spotify等公司。

  從過去的表現來看,以色列是維港投資的重心。Meitar律師事務所中國業務負責人Yoav Sade告訴企鵝智酷,這支基金并未在以色列設立辦公室,而是于2011年聘請了一位靈魂人物負責投資事務,他就是在英國辦公的以色列人Gilad Novik。

  迄今為止,Gilad已投資了包括Waze、Kaiima、Onavo、everything.me在內的23家以色列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維港投資基金很早就在以色列找到了合作伙伴Magma Venture Partners。過去幾年,他們一起合投了多個項目。Magma聯合創始人Yahah Zilka曾表示,維港投資在以色列以高效快速的決斷力,被其所投資的公司所稱道——這正好應和了以色列人的“急性子”。

  另外,過去在全球良好的投資紀錄和李嘉誠本人在亞洲市場的影響力,也成為很多初創公司選擇與維港投資合作的重要因素。對于中國其他想要涉足以色列創投市場的資本而言,“影響力背書”的效果值得期待。

  2.高科技企業直投以色列初創公司,如百度,阿里,復星等

  中國高科技企業在以色列尋找已在本國使用或有使用可能性的技術,或兩者合作進行拓展性研發,使技術成果在中國現有或未來的行業中得以應用。比如阿里投資的二維碼技術公司Visualead,已將該技術運用到了阿里的各項業務中。

  百度同樣青睞以色列初創公司。從2014年底首次出手,對以色列視頻捕捉技術公司Pixellot注資300萬美元,到15年對以色列互動音樂教育平臺公司Tonara,在線內容推薦公司Taboola等公司頻頻進行投資,對硅谷技術公司鮮有涉及的百度,似乎更熱衷于投資以色列技術公司。

  業內人士向企鵝智酷透露,與維港投資類似,百度在以色列安排了一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對接所有投資業務。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上發言。

  同樣關注以色列的還有復興集團。復星一向強調“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模式,其通過向18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員售出共計1.11億股普通股股份購股權,間接表明加速全球化布局的野心。

  細數復星近幾年創立的投資基金,不難發現其全球的投資版圖正在慢慢拉開序幕。2011年,復星與美國壽險巨頭保德信聯手設立6億美元的復星保德信中國機會基金(以下簡稱“復保基金”)。

  2014年初,復星集團斥資1億美元創立復星昆仲資本(Fosun Kinzon Capital);復星醫藥旗下還設有風投基金Hermed Fund;2015年成立復星歐亞資本(Fosun Eurasia Capital)等,復星擅長聯合本土合作伙伴,在全球進行投資布局。

  在近日召開的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上,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稱自己跟猶太人很有緣,透露未來將在以色列設立辦公室,會議期間他還單獨與以色列經濟部官員溝通投資事宜。

  在郭廣昌看來,中以經濟十分互補。以色列公司因本土市場小,所以從第一天起就具備全球化思維。而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需整合全球資源來提升競爭力,否則難以突破中等發達水平的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復星昆仲資本(Kinzon)早前主要關注中美兩國的早期和成長期創新公司,在硅谷和中國都設有辦公室,但近來昆仲資本在以色列投資也很活躍,主要投資移動互聯網,醫療等領域。

  昆仲資本在以色列聘請了一名以色列人Daniel Cohen代言,他還是復星集團的國際投資總監,主要專注于醫療健康,在亞洲之外的地區為復星醫藥尋找收購和投資機會。

  以色列生命科學技術和醫療器械技術是復星特別關注的。2013年5月,復星醫藥攜手復保基金共同出資2.2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醫療科技公司Alma Lasers 95.16%的股權。

  2014年底,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向以色列財經媒體Globe透露,復星醫藥旗下的風投基金Hermed Fund正在以色列尋找本土基金作為其以色列代表和合作伙伴。該基金的投資標的是處在發展初期的醫藥公司,及稍偏離復星醫藥核心業務的項目,以便未來實現整合。2015年6月份,復星又收購了一家以色列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Phoenix Holdings。

  3.個人投資者借股權眾籌平臺間接投資

  現階段國內有不少通過創業等途徑積累了財富的高凈值人士,他們也希望參與到全球投資熱潮中去。而以色列優質的創新技術型企業,無疑是眾人追捧的對象。硅谷有Angelist這樣的平臺來服務這類高凈值人士,以色列也出現了類似的股權眾籌平臺,如OurCrowd。

  OurCrowd采用一種“風投+眾籌”混合VC模式,助力全球合格的投資人尋找優質的以色列項目。其創始人Jon Medved近日接受騰訊科技獨家專訪時表示,他們會確保投資者和被投企業的高端性。

  一方面,OurCrowd會為天使投資人做好盡職調查,篩選出一批優質的項目,然后對精選出來的每個項目領投5%,并附上對每個項目十頁紙的解讀,天使投資人只需在平臺上挑選自己中意的項目即可。

  另一方面,在全球不同國家,OurCrowd對投資人的限定要求也不盡相同。美國投資人起碼年收入達20萬美元,或凈資產達100萬美元(這也是美國證監會定義的可投資于私募發行證券的投資人標準);中國合格投資人年收入30萬,或擁有500萬人民幣凈值(不包括房產)。所有投資人的最低投資額度是一萬美元。

  OurCrowd投資人還擁有董事會席位,但被選中投資人通常是那些有更大數額的投資,在某特定領域非常專業,經驗豐富的CEO或董事長,他們可參與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與風投機構擁有的董事會席位類似。

  目前已有6-7%的中國投資者在OurCrowd平臺上進行投資,他們一般是科技行業高管,投行主管,或創業者。這類平臺對于國內高凈值人士或天使投資人不失為一種選擇。

  三·中以合作起步“很美”,但需時間磨合

  中以在創投領域的對接,目前看有一個很美好的開局。但政府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以及雙方對合作的樂觀態度,還是無法回避一系列待解難題。雙方在交流方式和文化層面的差異,也需要時間磨合。

  以色列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了解美國,到后來熟知美國的文化環境,并與之在多方面進行無縫合作,同樣度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東軟集團副總裁王楠認為,中國企業家看到以色列公司有著魔般的高科技技術,卻沒有意識到,以色列公司自身也有局限,他們的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做得比國內弱很多,且初創型技術公司規模小,資源有限。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當出現大量合作機會時,就要小心地選擇合適的、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因為只有這樣的合作伙伴才能助你迅速了解本土文化,了解行業規范。

  在以色列人眼中,中國意味著雄厚的資本和龐大的市場。但他們對中國市場需求和市場規范尚不清楚。有些醫藥公司進入中國后,花很多年才從政府那里拿到必備的醫藥執照。所以以色列企業也需要思慮,哪些投資者可以幫助其處理中國本土化的規則問題。

  另外,以技術為核心資產的以色列創新公司,在與中國交流合作時,目前仍會在知識產權等方面存在擔憂。阿里巴巴投資的二維碼技術公司Visualead聯合創始人Uriel,曾向企鵝智酷透露,他們一開始擔心阿里會不會借談合作的名義,自己去做那項技術。直到后來確認阿里的合作決心時,才最終放心。

  就交流方式而言,以色列人的“急性子”體現在合作的方方面面,一份合同簽署一拖很長時間或投資事宜遲遲沒有結果,以色列人很有可能會因此選擇他們合作伙伴。

  以色列迦南基金(CPI)創始合伙人Ehud Levy,此前接受企鵝智酷獨家專訪時表示,他們自己沒耐性已成習慣了,但他與中國合作伙伴接觸時發現,與中國人交流一定得先打好關系,建立信任,不要想著今天見面就今天簽約,這也是為什么不少以色列基金合伙人都頻繁來中國,即便有些工作不見面也可以做好,但他們發現在中國,就得通過見面“鞏固”這種關系。

  負責跨境貿易投資并購的Meitar律師事務所中國區負責人Yoav Sade告訴企鵝智酷,百度、奇虎360等一流互聯網公司對國際化操作非常嫻熟,所以投資并購時間短;但有一些國際化經驗還不足的中國企業,他們選擇直接投資以色列初創公司,結果由于運作不成熟,而以色列人又性子急,由此引發了很多問題。

  跨國風投,多么重視本土化都不為過。對中國投資者而言,如果覺得在以色列設立辦公室和團隊成本過高,可以像維港基金、百度、復星集團那樣選擇聘請一位有經驗的當地人來打理投資事宜,并選擇最合適的本土合作伙伴。其深耕于那片土地的創投經歷和經驗的積淀,以及對當地環境的熟稔,是中國資本最互補的資源。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