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家族信托 給個約的理由

2016-01-18
来源:北京商報

  相比更重視收益率的傳統信托業務,家族信托最大的特點,即重在滿足客戶對財富隔離、保值增值與財富傳承的需求。

  近日有消息稱,范冰冰有設立家族信托的需求。消息一出,家族信托瞬間被推至公眾視野。什么是家族信托?它為何會受到明星青睞?適合哪些投資者?家族信托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如何?北京商報記者將帶您一探究竟。

  解決“富不過三代”

  近日,有消息稱,范冰冰團隊人員曾多次向信托公司詢問家族信托設立情況,疑似有設立家族信托需求。事實上,范冰冰早已不是第一位對家族信托表示有興趣的明星。2013年,曾一度備受關注的李亞鵬、王菲離婚,已成了信托界一個好的營銷案例。據悉,與李亞鵬離婚后,王菲出售所有香港物業,將所得3800多萬港元為兩個女兒設立信托基金。

  明星的一舉一動總是能引發公眾的廣泛關注,雖然上述消息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毫無疑問的是,家族信托已經過一段發展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客戶青睞。

  家族信托是為高凈值客戶設計的產品,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2013年初,平安信托發行內地第一只家族信托。而后,長安信托、外貿信托、中信信托等多家公司相繼推出家族信托。家族信托日益受到高凈值人群的青睞,也吸引了眾多機構逐鹿其中。近日,中信信托又推出“中信信托·家族信托”的家族信托品牌,進一步發力家族財富業務。相比更重視收益率的傳統信托業務,家族信托最大的特點,即重在滿足客戶對財富隔離、保值增值與財富傳承的需求。

  “富不過三代”雖是一個笑談,但有時也似乎成為中國富人難以打破的魔咒。一個簡單的例子,后代如果組建新的家庭,那么其所繼承的家族財產就會被一分為二,甚至可能由于婚姻關系破裂而外流,由此下去,整個家族資產自然就會不斷攤薄;或者繼承人面臨債務危機,那么家族財富很可能由于債務沖抵而落入他人之手。

  有別于傳統信托

  與傳統信托相比,家族信托最直觀的不同即表現為擁有標準化和定制化兩類。格上理財研究經理王燕娛表示,傳統信托產品多為標準化產品,但近幾年各信托公司不斷開拓的主動管理型業務則有一部分屬于定制化,是根據客戶需求來量身定制的。

  此外,二者的投資目的不同。王燕娛表示,傳統信托是以融資方的需求為導向的,投資者的目的是為了財富增值;家族信托則是以投資者的需求為導向的主動管理,投資者的目的是為了財富保值和財富傳承。

  從期限上看,與過往期限一年起的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相比,家族信托的期限更長,一般達到十年甚至以上,投資偏向于更加保守、穩健的資產。

  在傳統信托之外,與私人銀行的財富管理相比,家族信托在門檻上略有優勢。此前,有私人銀行推出過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財富管理產品,直接限定了投資者范圍。而當前家族信托已分為定制化和標準化兩大類,雖然各信托公司制定門檻不一,但基本可以實現富裕家族的信托服務需求。標準化為幾百萬元的門檻,不僅降低了事務管理工作的成本,也使國內更多的高凈值客戶享受到家族信托服務的優勢。

  除了與人們熟知的相似產品有異同之外,家族信托最大的特點在于其法律架構。吳政表示,家族信托既需要注重法律架構和信托方案的設計,也不能忽視投資功能。其應當是法律和金融的結合體,既要為客戶實現財富保護和財富傳承的目標,也要對信托財產進行投資管理以期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

  “定制+標準化”

  據了解,在家族信托的設計時,可以根據委托人的意愿和特殊情況定制產品。同時,在產品存續期間,還可以根據委托人的實際情況和風險偏好來調整資產配置方式和運作策略。在受益人設置及信托財產的分配上,此類信托可設置其他受益人,可中途變更,也可限制受益人權利。

  中信信托市場管理部高級營銷經理吳政表示,家族信托的根本作用就是保證財富能夠按照擁有者的意志進行分配,因此,家族信托的版本千差萬別,而那些家族信托的設立者也很難有統一的“畫像”,他們不論性別年齡,不論家庭關系和睦與否,甚至與資產的量級都沒有太大關系,因為其對家族信托的“痛點和癢點”都不一樣。“惟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對手中的財富以及對未來受益人都有著‘愛與責任’。”吳政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成本核算及私人定制門檻過高、國人對資產全權托管尚存顧慮,一些信托公司開始探索推行可復制的家族信托標準化模式。例如,中信信托將推出定制化和標準化兩種不同的家族信托,定制化認購起點為3000萬元,標準化為600萬元。而早在2014年,長安信托也曾宣布,除了對3000萬元以上客戶進行個性化定制家族信托之外,還把兩大標準化系列產品的最低門檻降至300萬元。除了門檻明顯降低之外,標準化家族信托與定制化的區別還在于,標準化多屬于半定制化產品,七成為已定內容,三成為可供選擇的內容。

  稅費高 制度空白

  家族信托在內地尚屬摸索階段,但在國外以及中國香港卻有較長的一段歷史。特別是在歐美等地,家族信托基金的設置相當普遍。其中最為典型的案例,莫過于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從1934年開始,洛克菲勒家族為后人設立了一系列遺產信托,遺產由管理機構進行專業管理,不受繼承人直接控制。在嚴格而復雜的家族信托計劃的傳承下,直到今天,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書寫著自己的財富傳奇。

  在中國香港地區,也不乏這樣的成功案例。如長江實業的李嘉誠家族、恒基地產的李兆基、英皇國際的楊受成等,均透過各自的家族信托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對家族企業進行有效管理。而內地的家族信托相對有一些尷尬。以法律為架構的家族信托,目前發展面臨較為突出的問題卻也是相關制度的空白。

  吳政表示,中國目前缺少信托登記制度,所以股權或者不動產轉移到家族信托中的時候,視同第三方之間的交易過戶,需要繳稅。且此類重資產交易的稅費很高,因此客戶選擇以該類資產設立家族信托時顧慮很大。可喜的是,1月11日,銀監會在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將在年內建立信托產品統一登記制度。

  由于幾乎僅有現金型家族信托落地,資產形式的局限也一定程度拖緩了內地家族信托的發展。好規劃分析師宋華榮表示,目前家族信托在整個行業中占比相對尚少,無精確統計數據,預計在5%以內。中信信托表示,家族信托在其公司全部信托規模也不足10%。

  從創富到傳富

  除了制度缺失,投資者對家族信托的認識不足也是目前掣肘家族信托發展的一大因素。

  數據顯示,我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在近年快速增長。根據《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士數量已超過100萬人。然而,在2013年內地第一只家族信托出現前,大多數富人對“創富”的需求仍多于財富傳承。

  王燕娛介紹,目前我國的家族信托業務多為有具體期限的財富管理產品,難以真正實現財富傳承的目的。我國的高凈值客戶主要都是第一批積累起財富的人士,還沒有經歷過家族財富延續、財富傳承等階段,思想上更愿意接受期限較短且更類似財富管理、財富增值這樣的模式。由此看來,投資者轉變觀念將成為推動家族信托發展的助力。

  未來我國高凈值人群仍將爆發式增長,預計千萬和億萬富豪年增長率超過10%,所以家族信托具有非常好的前景。王燕娛表示,盡管目前家族信托不能完全取代傳統信托的地位,整體上與發達國家也相差甚遠,不過,這是一個新型事務發展的必經之路,未來依然可期。

  宋華榮進一步表示,除了加快建設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培訓行業所需專業人才、適當放寬海外相關業務準入以及加快發展和完善國內金融市場等,都將對家族信托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