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最后兩天,廣東省的交通部門忙碌異常。12月30日和31日短短兩天時間里,廣東省先后有9條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隨著最后7個縣城加入高速公路網絡,至此,廣東省徹底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的目標,總里程也突破7000公里,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穩坐第一把交椅。
突飛猛進的高速公路建設背后,是日益增長的投資規模。整個“十二五”時期內,廣東省高速公路建設投資累計達到3166億元,相較于“十一五”時期翻了一番有余—年均超過600億元的投資從何而來?
除了成立新的融資平臺“廣東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以加大高速公路項目的融資力度外,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高速公路方面,廣東省已有諸多探索,其中包括已經比較成熟的“BOT”模式、“BOT+EPC”模式,以及如今十分火爆的PPP模式。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猛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速公路建設產生的高額發債已經對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探索公私合營的建設和運營方式勢在必行。
搭建融資新平臺
作為全國范圍內高速公路總里程最長的省份,“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在高速公路建設上的速度引人注目。
2015年12月28日,在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召開的“十二五”時期高速公路建設情況新聞通氣會上,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楊細平通報了廣東省“十二五”時期高速公路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及“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設規劃。
據廣東省交通廳公布的資料顯示,“十二五”時期,廣東省高速公路建設共完成投資3166億元,比原定計劃多7.7%,比“十一五”時期增長112%;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179公里,超出原計劃31.2%;2014年,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280公里,超過河南躍居全國首位;2015年底,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018公里,在全國率先突破7000公里。
廣東省高速公路的區域性布局也更加合理。“十二五”期間,廣東新增13個縣通達高速公路,圓滿實現了全省“縣縣通高速”的目標,粵東西北地區的高速公路網絡明顯改善,通車里程達到3282公里。
廣東省交通廳稱,“十三五”期間,廣東省計劃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5000億元。到201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8100公里;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力爭達到11000公里。
為了保證高速公路建設的順利開展,廣東省一直在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其中一項舉措就是成立新的融資平臺,加大高速公路項目的融資力度。
2013年1月,廣東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該公司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資成立,并授權省交通運輸廳履行出資人職責,省財政廳負責對公司國有資產進行監管。這個坐落在廣東交通大廈,與省交通廳在同一棟大樓辦公的公司在設立之初便明確了職責:負責交通建設投融資和政府還貸高速公路的建設、經營和管理。
根據南粵交通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公司總資產約745億元,凈資產約428億元 ,共有員工約2300人。目前,公司負責建設、經營和管理的政府還貸項目共有17個,總長約2003.0公里,預計總投資約達到2808.8億元。其中包括2個營運項目、9個在建項目和6個籌建項目。
南粵交通公司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負責項目招投標。南粵交通公司總經理職雨風表示,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制度開展招標工作是招標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成立之初,公司就先后制定了《廣東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和《建設工程評標專家及清標人員管理辦法》,對招投標工作過程中的諸多環節進行了明確規定。
嚴格的制度保障帶來了招投標工作的順利進行。據了解,自成立以來,南粵交通公司共完成169次合計325個標段的招標工作,累計中標金額537.57億元。
不讓政府獨挑大梁
南粵交通公司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的融資壓力,但公司主要負責的項目仍以政府借貸建設為主。面對高速公路建設所需的高額資金,政府獨挑大梁,壓力巨大。
根據交通部公布的2014年收費公路年報顯示,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虧損1571.1億元,與前幾年相比,收支缺口進一步拉大,產生虧損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每年高額的還本付息支出。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支出總額為5487.1億元,其中還本付息支出高達4207.7億元,占比超過3/4。
與此同時,債務性投資仍然是收費公路投資的主要構成部分。《2014年收費公路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收費公路建設累計債務性資金投入為42652.0億元,占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總額的69.4%。同時,債務負擔的壓力也逐漸凸顯。2014年底,全國收費公路債務余額已達38451.4億元。
而在全國收費公路整體虧損的背景下,仍有四個省市的收費公路實現了盈利,廣東省位列其中。根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于官網發布的《2014年廣東省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度該省全省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為452.3億元,支出總額為448.4億元,全省收費公路去年盈利3.9億元。
能夠賺錢,一方面與廣東作為經濟大省的巨大車流量不無關系;另一方面,廣東省公路建設的債務壓力開始向社會資本分攤,起到了一定作用。
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總額為5259億元(不含已取消收費公路),其中,政府還貸公路683.5億元,經營性公路4575億元,分別占累計建設投資總額的13%和87%。而從全國范圍來看,政府還貸公路累計建設投資所占的比重則高達54.4%。在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廣東省政府負擔的債務風險大大降低了。
為了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高速公路,廣東省實施的融資模式包括三種:“BOT”模式、“BOT+EPC”模式、“PPP”模式。
BOT(Build-Operate -Transfer)即 “建設—經營—移交”, 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的一種特殊投資方式,是以政府特許權換取非公共機構融資建設經營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投資方式。具體地說,就是由政府向民營企業頒布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某一基礎設施并管理和經營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產品與服務。
EPC則是“Engineering +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三個英文字母的縮寫,也就是“設計+采購+建設”,即總承包。BOT+EPC模式是指,獲得政府特許的企業在建設過程中采用總承包施工模式施工。這種模式的優點便是政府能通過該融資方法,借助于一些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企業(或機構)來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
目前,廣東已有廣佛肇、興華高速公路等項目已實施“BOT+EPC”模式,武深、寧莞高速公路等項目正探索建設BT模式。而在廣東省公布的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庫中的210個項目中,也有4項關于公路建設的項目。
財政資金引導優化布局
經濟要發展,交通必先行,對廣東省內相對落后的粵東西北地區而言,這顯得尤為迫切。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陳鴻宇此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在促進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方面提出了‘三大抓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被擺在首位。對于粵東西北而言,加快建成完善的交通網絡是吸引資金、人才,加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9條高速公路項目正式建成通車之前,廣東省仍有7個縣城沒有高速連接。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粵西的信宜、高州、新興3縣、粵東的紫金、揭西、平遠、陸河4縣,正式迎來了高速公路。
粵東西北地區高速公路的建設在“十二五”期間有了明顯改善,通車里程達到3282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長51%。其中,茂名市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實現翻番,粵北5市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增長均超過50%。
這一格局的產生得益于廣東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據了解,省財政新增財力每年安排50億元5年共250億元、2013年和2014年地方債共安排110億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設。除此之外,省財政在“十二五”期間安排超過500億元用于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的高速公路建設。
根據廣東省的規劃,“十三五”期間,廣東省將緊緊圍繞“暢內網、聯外網、優銜接”目標繼續推進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完成投資5000億元。預計到2017年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100公里。到2020年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力爭達到1.1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