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化東方

蘇東坡如何過年?

2016-02-0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如果你覺得古人過年無趣,那就大錯特錯了。1月28日,是蘇東坡978歲的生日,來自全國的蘇學專家,齊聚正在保護維修的三蘇祠,共同緬懷這位偉人。
  雖然三蘇祠正在經歷建祠以來最大的修繕,想在春節期間入祠,和三蘇共度春節是不可能了。不過不用進館,我們也能和蘇東坡一起過年了。蘇學專家介紹,蘇東坡是個全才,不僅詩詞文出眾,也是個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吃貨”。像東坡肉、春鳩膾芹菜、特供酒等等,都是出自蘇東坡之手。這些好酒好菜,給新年增添了很多年味。
  蘇大师的年味之肉
  沒有蘇東坡?年夜飯要缺“東坡肉”
  “吃貨”一詞現在大家並不陌生。其實吃貨不僅僅指喜歡美食,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對美食有一種特別的熱愛,特指那些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若是你只懂“吃”,而不懂“品”。那你還算不上一枚高級“吃貨”。
  蘇東坡可謂是“吃貨鼻祖”了,作為高級吃貨的他不僅愛吃,會品,而且喜歡發明創造。相傳蘇東坡發明改進的菜肴有“三十二味”,如今,一些菜肴還端上了年夜飯的餐桌。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师、蘇學專家曾棗莊告訴記者,“東坡肉”的由來,源于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當時,浙西大雨,太湖泛濫。蘇軾指揮疏浚西湖,築蘇堤,工程閑時,東坡先生便命人制作“東坡肉”招待工人。工程完畢后,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東坡指點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后分送給大家吃,此后,蘇杭一带過年過節,招待客人便愛做一盤“東坡肉”。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是‘東坡肉’起源于他被貶黃州時,如今黃州以北三十華里處的黃陂縣(編者注:1999年時已改為黃陂區),當地百姓過年過節也有吃東坡肉的傳統。為此東坡也寫有《豬肉頌》一詞。”曾棗莊說,“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過年過節確實因蘇東坡而有了變化,這讓我們的年過得更有韻味,更有年味。”
  三蘇祠博物館內,如今還藏有明清古籍《東坡全集》,記載了有關東坡肉做法的打油詩《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大师的年味之菜
  媽媽的味道:“春鳩膾芹菜”
  現在的東坡肉,味道香糯,酥爛可口,更偏“江浙菜系”。但在東坡先生新年菜單中還有一道地道川菜——春鳩膾芹菜。
  蘇東坡曾在其代表作之一的《東坡八首》中寫道:“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寫詩時,蘇東坡左遷黃州任團練副史,沒有實權,俸祿低微,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好在朋友替他向官府求來一塊荒地,于是安之若素的蘇東坡拖家带口地過起了陶淵明般的生活。開荒,取名東坡,蓋草房子,取名雪堂。一日天寒大雪,蘇東坡在自己菜地發現一寸嫩綠色的芹菜,于是他便想“這芹菜什麼時候能長起來,好膾春鳩吃呢。”
  三蘇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劉小川說:“春鳩膾芹菜是蘇東坡在家鄉眉山時,母親和妻子為他做過的一道菜,春鳩就是斑鳩,那時斑鳩沒有現在這樣精貴,吃的時間大概在過年后。”
  取斑鳩胸脯肉,精切細絲,再切芹菜、姜絲、丁香干絲若干,用雞蛋清拌好斑鳩絲,擱芡抓勻,鍋中燒熱茶油,將斑鳩絲投鍋里炸散撈起,將芹菜、姜絲、丁香干絲清炒,八成熟時,復投入斑鳩絲,佐鹽、胡椒粉、蔥花合炒。芹菜的清香、鳩絲的鮮嫩外加家鄉的辣味……難怪蘇東坡念念不忘。
  在黃州,蘇東坡又用“楚蘄”代替“蜀芹”,將這道菜流傳了出去。

蘇大师的年味之酒釀酒大师酒量差?“新年特供”邀友人
  如今過年,走親訪友互道問候,邀三兩朋友舉杯共飲是從古至今沿襲的風俗,在古代,這叫做“別歲”。蘇東坡的一首別歲詩中寫道:“東鄰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表示要與朋友“喝酒吃肉”,告別舊年的不如意。
  蘇東坡愛酒,但和愛飲酒的文人相比,他絕對是“輕量級選手”。曾棗莊教授曾這樣描述東坡喝酒:“蘇東坡最開始是飲少輒醉,到最后只能把盞玩樂了。”
  雖然酒量不行,但這絲毫不影響蘇東坡對酒的喜愛,他常常自釀佳釀,邀請朋友品嘗。他曾以蜜釀酒,寫以《蜜酒歌》揭秘“……百錢一斗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君不見南園采花蜂似雨,天教釀酒醉先生……”可是讓蘇東坡“自我感覺良好”的蜂蜜酒卻讓朋友嘗過后腹瀉不止,原因是“蜜水腐敗者爾”(載于葉夢得《避暑錄話》)。
  雖然有一段釀酒“黑歷史”,但這不影響蘇東坡成為釀酒大师,劉小川告訴記者,東坡一生釀制成功的酒有十余種,他的《東坡酒經》里包含了制曲、用料、用曲等釀酒內容,“說他是釀酒大师,當之無愧。”
  被貶儋州后,蘇東坡曾在新年之際用天門冬釀制成功了天門冬酒,天門冬酒是一種絕佳保健酒,如今,海南一带常飲此酒,並把它作為過年過節的宴飲佳品。
  每逢佳節?他總想起家鄉眉山
  新春時節,闔家團圓。21歲離家的蘇東坡每到新春時節也會回憶起家鄉和在家鄉的軼事。
  中國人都有踏青的習俗,踏青根據各地的習慣,時間從正月到清明不等。喜愛游玩的蘇東坡當然不會放棄踏青這樣的活動。
  蘇東坡在眉山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蘇東坡在一生的旅程中,常常回憶童年,回憶眉山老家。他還常常與弟弟蘇轍一起回憶,兄弟唱和之時,會憶起兒時在老家讀書的情景,嬉戲的情景,親人相處的情景。《和子由踏青》:“春風陌上驚微塵,游人初樂歲華新。人閑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游車輪。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
  蘇東坡出生在眉山市區紗縠行,也就是現在三蘇祠所在地,紗縠行古時是紡紗交易之地,那里的百姓幾乎人人養蠶紡紗,蘇東坡曾回憶養蠶人在新春時節的閑情逸致。蘇東坡《和子由蠶市》回憶道:“蜀人衣食常苦艱,蜀人游樂不知還。千人耕種萬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閑。閑時尚以蠶為市,共忘辛苦逐欣歡。”衣食苦艱,卻偏好游樂,且不知還。千人耕種萬人食,何其辛苦,卻非得要有一春之閑。閑時,“共忘辛苦逐欣歡”,只說高興,不提辛苦。劉小川說:“四川人向來熱愛生活,蘇東坡一生對生活充滿熱情,願意享受生活,這當中一定有家鄉對他的影響。”
  地處眉山市東坡區紗縠行的三蘇祠,正是蘇東坡出生、長大的地方,也是其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的故居,元代改宅為祠,祭祀三蘇,明末毀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擬重建。現成為佔地104畝的古典園林。由于建築年代久遠,加之連續受汶川大地震和蘆山地震影響,2013年8月,三蘇祠閉館,開啟了建祠以來最大規模的保護維修工程。
  三蘇祠3問三蘇祠閉館3年做了什麼?
  三蘇祠保護維修工程是國家文物局“4·20”蘆山地震災后重建文物保護維修重點工程,是眉山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戰略的重大項目,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民生工程。工程自2013年8月1日啟動以來,歷時三年,投資近億。項目涉及古建維修、環境整治、展陳改造、安防、消防、防雷等保護性設施建設、清水型生態系統構建等7個項目,是三蘇祠有史以來規模最浩大、最全面、最徹底的一次維修。
  三蘇祠園林基建部主任林小平介紹,三蘇祠16處古建築,均出現不同程度糟腐,這次保護維修,對所有建築糟腐的地方,都進行了修復。著名建築“披風榭”出現傾斜,現在也已打牮撥正。園內綠化、水體等景觀,均按照考證,完成了維修調整。
  三蘇祠維修保護過程中,還在蘇東坡的書房來鳳軒背后,新發現一口古井,目前已經實施打圍保護。新發現带款的大清同治瓦片,並以此作為藍本,仿制了40多萬青瓦,用于重修。由于三蘇祠古建築較多,易招白蟻,本次修繕中還加大了對白蟻防治力度,“生擒”一只30歲蟻后。三蘇祠保護維修工程為何歷時3年?
  不少市民都渴望在春節期間一睹久違的三蘇祠風采。但1月27日,記者從三蘇祠官方獲悉,三蘇祠尚不具備對外開放條件,開館時間會及時向社會通告。其負責人還表示,文物保護維修多采用手工制作,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心血。
  近3年過去,三蘇祠的修繕工作為何還未完成?除了項目多、工程量大,三蘇祠有關人員,還說明了其他主要原因。
  一是程序規范。這次的保護維修項目是國家文物局災后搶救保護維修的重點項目,從立項到資金批復,從設計到施工,都要嚴格按照程序逐級辦理。這是對歷史、對文化負責的表現。
  二是文物保護維修要求高。堅持“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修繕的“四原”原則,做到最少干預和不改變文物原狀,保護文物及其歷史環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光是修繕古建築所用的老木料,就花了半年多才收集齊。”三蘇祠園林基建部主任林小平說,“建築脊飾采用傳統捶灰工藝(石灰過濾成漿后,與棉反復捶打而成),一個工人一天只能捶出一小坨,再上屋脊造型,再一點點修飾。”
  三是建設要突出文化性。三蘇祠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價值極高,每一個需要維修的點位、需要梳理的植被、調整的景觀,都必須考證歷史依據和文化內涵,其調整修繕所需要的知識含量和工作量很大。
  四是要突出傳承性。三蘇祠文物蘊含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需要仔細推敲、多方論證、精心修繕,才能將這些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五是工程工藝特殊。“文物保護維修,不像新建工程,全機械化施工。文物修繕工藝多采用手工制作,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心血。三蘇祠的七個項目在不到3年內能全部完工,效率很高。”四川園冶古建設計院專家說,比如希臘帕特農神廟,修繕不斷,工程時間超過數十年。
  三蘇祠負責人表示,目前,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和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多留遺產、少留遺憾”、“建精品工程,傳千年經典”的目標和要求,三蘇祠將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爭取早日竣工開館。“再給一點時間,還您十分驚喜。重新開放時間,將待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及時通告。”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