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人機大戰”背后的“飯碗”之爭

2016-03-14
来源:環球時報

  谷歌機器人阿爾法圍棋(AlphaGo)對戰世界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九段的比賽,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已進行的四場比賽中,AlphaGo三比一領先。不少媒體認為,這是人工智能歷史上又一重要事件。英國《金融時報》引用一項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半數人工智能專家相信,人類水平的機器智能到2040年就可成為現實。這引起了人們的焦慮,機器人是否會像科幻電影那樣最后會毀滅人類?這樣哲學層面的思考可能有點遠,很多人關注的一大現實問題是:人工智能促使機器人以及自動化能力越來越強,會不會越來越多地替代人類工作,導致大量的失業?

  對于這個問題國際上有兩派不同的觀點。一種是樂觀派觀點,認為人工智能技術雖然會使一些行業的人員失業,但新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社會財富,又會在其他方面創造新的就業需求,總體上不但不會導致就業減少,相反還會促進就業。樂觀派的這種判斷是基于歷史經驗,比如當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了那些手工紡紗工人失業,英國當時還出現過“路德工人”因為溫妮紡紗機“搶走”他們工作,而打砸紡紗機的事件。但后來有更多的工廠建立,工人們又找到了新的工作。

  而另一派悲觀的觀點認為,這次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和3D打印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前幾次工業革命不同,技術創新總體不是帶來更多的工作崗位,而是使就業機會變少。牛津大學的研究表明,本世紀初在美國尚未出現的行業,現在只接納了0.5%的就業人數,而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新生行業接納的就業人數大約占總就業人數的8%和4.5%。因此,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將會導致就業人數減少。

  那么,實際情況將會怎么樣呢?2016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報告《未來工作—針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就業、技能和勞動力戰略》。他們在2015年上半年,通過對來自15國家和地區,10個行業中當今世界最大的371家企業的1346位人力資源主管進行調查估計得出結論: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其他技術變革的發展到2020年將造成全球逾710萬人失去原來工作,其中有200萬人能夠重新找到工作,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將有500萬人因為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而失業。500萬是個龐大的數字,但是在全球范圍內看,平均到世界近200個國家,一個國家平均幾萬人的影響,對不少國家也不是特別可怕。所以,報告認為未來五年總體看就業前景波動不大。

  那么長期也將如此嗎?同樣是今年1月,美國花旗銀行和英國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一項《工作2.0時代的技術》研究報告顯示:未來10年或者20年,1. 4億知識工人將會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失去原來的工作。而且這樣的影響在不同國家間是不一樣的,西方發達國家約50%的工作崗位估計面臨風險。一些發展中國家將面臨嚴重的“過早去工業化”風險。有觀點認為,盡管發展中國家可能比富裕國家更晚感受到自動化的全面沖擊,但存在“高度風險”的工作崗位比例在70%左右,遠高于發達國家。

  那么,該怎樣應對機器人等自動化技術對就業的沖擊呢?縮短工作時間可行嗎?筆者認為,未來將更多取決于怎樣提高勞動者的技能來適應新工業革命的要求。這就要求各個國家都要認真思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該怎樣對教育系統進行改革,教給學生最不容易被自動化技術替代的創造性思維和不斷自我提升素質的能力。企業則要通過更為靈活和合理的工作安排,讓員工具有不同的技能,并創造不斷學習的機會和環境。此外,個人則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始終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讓自己的知識和本領不落后于時代。

  尤其是政府要積極主動研究各種技術對就業、教育和社會的影響,并通過各種政策和法律工作,把人工智能等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作者:王元豐 是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