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大國外交拓延國際空間

2016-03-09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昨日在記者會上系統闡述了中國的大國外交的理念與戰略選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外長能夠舉重若輕地盤點當下的國際風云,也不避諱中國外交面臨的難點與痛點。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展開和成熟,中國的海外利益不斷延展,中國的國際空間得以拓延,中國聲音、中國方案已經變成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國外交三年有成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大國外交之路提升了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制度性權力,中國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上升到第三位,人民币加入特權提款權一籃子貨币,中國加入歐洲复興銀行以及中國在聯合國的綜合貢獻率上升到第二位。毋庸諱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性大國,但是這是一種和平、漸進的變革,是在沒有引起大規模的沖突與對抗的前提下實現了國際治理結構的變革。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長,中國責任論也隨之興起,因此中國的國際空間與國際話語權是在中國與世界關系不斷變革與磨合的過程中生成的。

  大國外交的基點在於大國,作為大國不僅需要經濟、軍事實力,更需要大國的信心、大國的氣度。世界風云變幻,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經曆著曆史性巨變,中國從國際治理的參與者和從屬者成長為建設者,換言之,中國在這個世界舞台上確立了主體性。昨日之世界已經漸漸遠去,未來的世界還在孕育之中,而這個世界矛盾源於昨日世界的主宰並不願意面對今天的現實。無論中美關系還是中日關系,出現了各種令人目不暇接的紛爭,根源在於昨日世界的霸權思維並沒有褪去。王毅外長建議美國朋友讀一讀中國五千年的曆史,了解一下中國的文化積澱,就不會在霸權思維的泥潭中糾結掙紮了。

  穩定的中美關系是大國外交的重中之重,中國有信心和耐心與美國進行合作,包括南海問題。中美友好的基石不但來自與雙方巨大的經貿往來,更來自於中國恰當的對美外交政策。如基辛格所言,誠意和達成共識的意願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以競爭求合作,以增量改革推動國際規則的調整與變革,在維護二戰以來形成的國際秩序的前提下,實現中國國際空間的成長與拓延。亞投行、「一带一路」、金磚銀行等多邊機構與合作倡議的推進,正在逐漸改變國際治理的框架。

  聲音方案愈发引關注

  大國關系的曆史性調整與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的大變革相互促動,世界那麽亂,需要重建大國的協調機制,中國作為新興大國,不但要保護本國的核心利益與關切,也要貢獻於區域发展與國際和平。從朝鮮半島到南海,再到中東,熱點問題頻发,而中國聲音、中國方案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當世界遇到麻煩的時候,不僅想到了華盛頓,也願意到北京尋求帮助,這也是中國國際空間拓延的重要體現。

  周邊外交是中國大國外交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中國成長為世界大國的起跳板。在王毅外長的記者會上,來自於周邊國家的記者朋友都提出了本國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中國不僅是全球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周邊國家发展的動力。維護周邊安全與穩定是中國大國外交的題中之義,朝核危機期間,中國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調節者」的角色,緩和了半島緊張局勢。無論在朝鮮半島還是在南海,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地扞衛自身的安全利益,這也是大國外交最基本的要求。

  中國國際空間的拓延源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成長與實力積累,中國的发展利益、安全利益也不斷延伸,海外利益保護已成中國非常迫切的任務。中國地緣空間也進入重組的曆史性階段,由周邊外交而延伸到全球,「一带一路」倡議則是從周邊走向全球的橋梁,中東、歐洲等地的外交活動也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展開。中國外交的成長之路並非朝夕課程,而三年多來的實踐與努力,已經讓大國成長的未來之路越來越明晰。香港商報特派評論員 曲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