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聯合宜信公司發布的《中國青年創業現狀報告》顯示,我國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明顯,平均每個創業項目吸納就業約8.4人,創業吸納就業勢頭總體向好。為了深入了解青年創業的現狀和挑戰,《中華工商時報》記者為此專訪了人社部勞科所鄭東亮所長、人社部勞科所鮑春雷博士以及宜信高級副總裁徐秀玲。
激情可圈可點呼喚更大支持
中華工商時報:先請問鮑博士,您主持參與了這一次中國青年創業現狀調查,并是報告的主筆,在這個過程中,對您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三大發現是什么?
鮑春雷:我感覺這次調研對我們確實也是一種啟發。有這幾大發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對于年輕創業者來說,年輕是他最大的資本,有很多優勢。包括我們在調查過程中,很多時候都被青年創業者的激情所感染,對我們講起來滔滔不絕,有的當中就落淚了,有的時候拍桌子罵娘的也有,就是那種年輕人才能表現出來的激情是很重要的。
在年輕創業的時候,很多創業者在分享他們創業經歷時,讓我感受很深的是,他們表示要做良心產品、要做良心企業,我覺得這是這一代青年在創業過程中責任感的一個體現。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青年創業過程中也確實有很多問題,特別是經驗缺乏、資金缺乏、抗風險能力缺乏,影響創業有很多因素在里面。
第二,創業容易守業難。現在創業環境確實很適合青年進行創業,注冊企業市場主體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長,包括我們調查樣本里,很多剛畢業的高校畢業生都開始去創業了。但是到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再了解一下,在談的過程中,除了資金的問題,對企業發展的一些設想,特別是我們這次調查走了很多地市,在很多基層創業方面,人才問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很大的一個瓶頸,包括技術。
第三,因為這次我們跟很多政府部門做了面對面的研討,我們感受很深,地方政府在支持青年創業方面確實做了很多工作。但另一方面從青年創業者的角度,還是希望能夠在支持力度方面,包括覆蓋面上面以及服務的精細化程度上面再進一步提升。
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信息不對稱
中華工商時報:青年創業過程中,融資難仍然是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請問徐總,為什么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在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創業公司、中小企業又總是感到融資困難呢?
徐秀玲:為什么感覺創業或小微企業一直是融資難?就像現在國家經濟講的結構化一樣,總的對整個社會給創業或者給企業界實業的金融支持總量上并不少,但是結構上不是特別的合理。
我們曾經做過金融可獲得性的分析,發現大機構、大企業,特別是國企獲得的金融可得性非常高,就像高端人才好幾個人都搶,可能一個好的企業N多個銀行都想給他,但是某一個階層的,以金字塔來看,偏于金字塔底層的,無論是人群還是創業者,他屬于這個人群的,可能在金融可獲得性上就比較弱。我們在金融服務上是倒金字塔,就是說我們更多的資源集中在那兒,對普惠金融這一塊的量就會越少。
互聯網金融能不能帶來一個新的機會?當中就要講到金融為什么服務他們難,因為金融最核心的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要有一個信息對稱和可確定性。這群小微企業創業的可持續、成功率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對他進行信用評估、風險評估都有巨大的困難,但是因為有互聯網的存在,或者互聯網創新給我們帶來新的技術和可能,以前是不可能的,現在是有可能的。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哪怕是大紅門的批發人員也有QQ,所以他已經是一個網絡時代的人,他已經生活在大數據當中,只是這些數據如何被我們進行科學的分析、使用,能變成真正有用的信用數據。如果金融服務也可以有個人的信用技術,這兩個能匹配了,這個結構性的問題就解決了,金融能服務他們,我相信一定會涌入大量的服務者,最終會達到一個競爭的平衡,這個由藍海變成紅海,我們看到的各種商業的發展又會出現一些其他的機會。所以我對未來非常看好,當然互聯網技術會帶來很多挑戰,但我仍然認為未來是美好的。
中華工商時報:問鮑博士一個跟股權有關系的問題,青年創業者很容易把自己的股權廉價出讓出去。關于這方面您能介紹一下嗎?
鮑春雷:我當時感觸比較深,就是有一個小伙子做了一個像“餓了么”“百度外賣”這種企業,是在他們當地做的,做得也比較不錯,但是他是以10萬元就把自己49%的股份轉讓出去了。青年創業者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就業市場呈現結構性問題
中華工商時報:鄭所長,現在去產能化過程中,中國可能面臨新一輪所謂的“下崗潮”或“失業潮”,在城鎮失業人員再創業方面,人社部有一些什么樣具體的措施?
鄭東亮:這是一個大問題,首先產能過剩里面,至少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失業潮”或者“下崗潮”。從實際情況來看,現在兩個重點的行業:鋼鐵和煤炭,總共影響到180萬的群體,就我們從業人員這一塊來說規模還是很小的,部里是把這個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去做的,國家有專門的政策、專門的資金,我想也不會形成“下崗潮”或者“失業潮”。
就業在經濟下行狀況下,確確實實承受壓力,但總體來說就業還是比較穩定的。大家從公布的失業率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來還有新增就業的增長。我們現在實際上存在的是結構性的問題,一季度勞動力市場的數據,不管是技能人才,就是一線操作的高級技師和高級工程師這兩個數來看,他們求人倍率都在2以上,平均一個人有兩個崗位在等他,其他有技能的求人倍率也都是在1以上,或者在1.5以上,是這樣一種狀態。而且越是經濟下行,企業越來越謹慎,少用人、用好人,要有這個效率或者要強調競爭力。
未來我們應該加大培訓力度。培訓這塊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整體我們現在還是面臨著總量的壓力,還是要創造就業崗位,但基礎還是要保持經濟適度增長,就業崗位增長的來源主要還是這個方面,包括“雙創”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本報記者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