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台挽聲譽有賴兩岸合作

2016-04-21
来源:香港商报

   方想

 
  臺灣「詐騙之島」的稱號,因為肯尼亞遣返涉嫌詐騙的臺灣人到大陸風波,以及當局盲搶馬來西亞臺灣詐欺罪嫌卻當場釋放的事件,被廣為傳播,惡名遠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臺灣警方及司法的無力和無能,變相提供了保護傘,是造成臺灣騙徒猖獗的最大因素。作案纍纍的犯罪分子能夠輕易逃脫法律懲罰,正義得不到伸張,令人憤慨的同時,更是嚴重損害臺灣的聲譽,臺灣方面必須積極考慮如何打擊詐騙案,讓罪犯得到應有的懲罰,消除惡劣影響。而繼續加強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機制,通過制度化合作及司法互助架構,在協同辦案、證據力認定、人員遣返等方面有更完整的規範,讓犯罪分子沒有遁逃空間,有效打擊犯罪,保障兩岸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才是雙贏之策。這需要臺灣以撲滅罪行為先,少點政治民粹操作,多些務實管用行動,否則給人以包容犯罪分子的觀感,丟的是臺灣的臉。
 
  臺電信詐騙輸形象
 
  臺灣電信詐騙由來已久,不客氣的說,電信詐騙這種1990年代興起的新興犯罪,發源地就在臺灣。騙徒們利用電話網絡,編出各種故事,或是冒充法院或警察,宣稱被害者涉及某個案件,必須凍結其財產,誘騙當事人通過銀行轉帳的方式,將資金轉入詐騙集團的帳戶,令許多人都入其彀中。騙徒們先是在臺灣島內進行各種詐騙,臺灣人受騙無數,隨著島內的經濟不景氣,臺灣詐騙集團逐步向島外擴散,包括中國大陸、港澳、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都有臺灣騙子的行蹤,如今又轉移至非洲、中南美等地,繼續行騙。利用編故事的靈活性,金融轉帳的便利性,臺灣的電信詐騙組織屢有斬獲,不斷壯大,已經呈現跨國化、集團化,足跡有遍布全球之趨勢。島內曾經傳出,臺灣近年經濟惡化,出口及消費都不振,黑幫都要裁員降薪,尾牙都是擺幾桌寒酸了事,而以前他們看不起的俗稱「打電話」的詐騙集團,就分外風光,吸引愈來愈多人投入。
 
  臺灣為什麼發展成全球輸出騙徒?除了犯罪分子狡猾外,與臺灣當局打擊不力,欠阻嚇性,令犯罪成本十分低下有關。根據資料顯示,2009年以來,兩岸攜手打擊電信詐騙犯罪,聯手赴東南亞開展了47次行動,抓獲罪嫌7700名,其中臺灣罪嫌4600名。但是,這些臺灣罪嫌被送往臺灣後,卻得不到應有懲罰,絕大多數因為臺方司法機構認為證據不足,予以輕判或判無罪,絕大多數贓款也無法追回。2010年菲律賓破獲了臺灣人的電話詐騙案,14名罪嫌最先遣送到大陸,後來送回臺灣審判,但這14人,臺灣判2人無罪,另外12人則是1年4個月到3年8個月刑期,全部都可以易科罰金,不必坐牢。正因為臺灣對詐騙案判得很輕(被抓也無所謂),收入豐厚(一個17歲的電話詐騙成員,一年收入千萬新臺幣),所以近年來臺灣的騙子迅速汜濫,屢禁不絕。現在又上演20名臺灣罪嫌自馬來西亞押回島內後又立即獲釋一幕,臺當局如此「幫助脫罪」的拙劣表現,顯然是對騙子的最大鼓勵,以致網絡紛紛傳出順口溜:「十個灣灣(臺灣人)九個騙,還有一個在訓練」、「全球都在搶人才,臺灣卻在搶人渣」,等等。當臺灣已成了騙徒的「避罪天堂」,爭取尊嚴已成空話,整體形象更是輸到連底褲都不剩。
 
  少些泛政治化思維
 
  犯罪就是犯罪,就要繩之以法,道理很簡單,臺灣必須檢討為何罪犯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如今電信詐騙跨地犯罪已成常態,罪嫌遊走兩岸,逃避法律追訴者日益增多,因此,落實和補強《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等互信機制,開展兩岸司法交流合作,共同探討懲治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的有效手段,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臺灣方面最好能夠做到就事論事,少些泛政治化思維,更不應該陷入意氣之爭不能自拔,損害兩岸民眾的合法權益。要知道,臺灣電信詐騙集團在全球行騙,是臺灣之恥,這個責任不可推卸,挽回聲譽更要靠自己。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