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西方艺术品在中国遇冷

2016-0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日电 (作者 王凌霄)“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国人已将收藏看成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国人似乎只对中国艺术品收藏兴趣浓厚,而作为收藏界一大重要分支的西方艺术品,目前在中国还显得相对弱势,甚至对于这一收藏门类,大多数人还几乎一无所知。
  “西方艺术品收藏其实就是指收藏在约定俗成的地理和文化范畴上属于西方的艺术品,”青年收藏家、无界艺术总监杨好说。
  但实际上,她并不太赞同“东方”和“西方”指代得如此泾渭分明。因为在她看来,收藏本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活动,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大家对西方艺术史上的名字以及鉴定依然不是一个全知状态,一部分人只知道诸如达·芬奇等名家名作,而另一部分人常把‘外国'装饰性艺术品与西方艺术品收藏混淆在一起。”杨好说,这些认识是片面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收藏在中国的境况。
  这位曾主导《吉普赛人》《大地上的描绘者》等名作收藏工作的年轻收藏家认为,东方与西方收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认知和鉴赏美学的系统。“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可以近水楼台去亲自观看证实很多西方艺术史上的说法和理论,这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反过来,研究也对收藏起到指导性作用,相得益彰。”
  但她强调,这并非是指每个人都要去做艺术史研究,而更多地应从自身出发,逐步在收藏中得到最大的乐趣和好处。
  尽管对这一现象感到担忧,但杨好坦言“要想改变确实急不得。“就像在欧美,收藏中国瓷器字画的人也是少数,这本来就是一个艺术趣味问题,并不存在孰优孰劣。”如她所说,收藏的话题似乎永远属于文化,而在“文化”范畴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旦出现在收藏领域,就会以放大镜的形式暴露出来,而这才是大众所关注的焦点。
  杨好解释称,西方收藏在中国遇冷其实是领域结构以及整个文化进度的反映,“只要做到不夸大行业内每个角色每个功能应有的身份与职能,不盲目崇拜也不急功近利,这个行业自然会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合适的土壤。”
  道理再明白不过,但如今收藏在中国却不得不与“价值”相联系。“不论是哪一门类,都具备升值的空间和可能性。”杨好说,“价值”高低和东西方收藏的门类关系并不大,更重要的是收藏的方法、眼光甚至运气。
  “我不大赞同‘接地气儿’这个说法。”她认为,现在人为地把西方收藏“不接地气儿”的原因归为人们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度不高有失偏颇。“虽然全球文明在这个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渴求相互沟通,但西方艺术品收藏真的没必要过分纠结于要不要让它接地气儿这个问题,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完)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