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子熙
近来有关本港经济的负面消息是一个接一个。这边厢,反映企业经营环境的最新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第14个月收缩;另一边厢,最新公布的零售销售也连跌13个月,3月份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惨现三年半以来最少的金额。若没有奇迹出现的话,本港经济在未来一年恐怕难有明显起色,发展持续疲弱已不可避免。
三驾马车动力都减弱
笔者对本港经济不表乐观并不是没有理由。一直以来,本港的经济增长都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但在近月,这三大支柱的推动力都一一减弱。以出口为例,随着环球经济转差、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因素,本港今年3月份整体出口货值按年大跌7%,是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最长连续跌幅,也是有史以来第二差纪录。
投资方面,港府多年前提出的十大基建工程,大大促进了本港经济发展。然而,根据既定的计划,十大基建的多个工程项目已步入完工最后阶段,再加上高铁香港段在反对派的阻挠下随时有机会暂停,寄望港府再借基建投资去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恐怕也不太现实。
余下的消费领域,自从2003年中央政府开放「自由行」后,访港的内地旅客一直有增无减,为本港GDP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本港失业率偏低,大量没有技术及低教育水准的港人都能找到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自由行」政策发挥了作用。
可惜,近年本港发生一系列针对内地游客的行为,如「驱蝗」、「反水货客」等,令访港的内地游客人数大减,拖累了本港零售业销售;再加上不明朗的全球经济前景,进而削弱了港人的消费意欲。在港人及游客消费意欲都明显疲弱的情况下,我们实在很难对今年本港的零售消费市道前景有乐观的期盼。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本港经济步入下滑期,旅游业近来又成为社会热话,甚至有人提出要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以刺激游客增长,提振本港经济。但同一时间,亦有港人发起反水货客示威活动,反映有部分港人仍然相当抗拒大批内地旅客访港。
可以说,目前港府正面临一个两难抉择:一方面是需要鼓励旅游业,以刺激本港经济增长,一方面却担心游客过多或会影响市民生活。或许,本港社会有必要共同探讨及达成共识,如何在平衡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两方面作出一个平衡,取得双赢局面。
蛋糕须分得均匀
在经济学学科中,人们经常用「做蛋糕」和「分蛋糕」来比喻经济活动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依笔者来看,一些港人认为「自由行」的成果一直分不匀。既然分不到「蛋糕」的好处,他们宁愿不要「做大蛋糕」,於是纷纷打着本土旗号,进行所谓「驱蝗」行动,谩骂内地旅客。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局若要发展旅游业,一定要顾及港人的感受,先做好「分蛋糕」的准备工作,让更多人感受到「自由行」的好处。只有这样,港人才有动力一起做大旅游业这一块「蛋糕」,并使整个社会受益。
当然,财富不均依然是造成目前本港社会分化的最大关键。长期而言,港府应尽快作长远规划,采取措施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令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