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城市大學胡法光運動中心日前發生的塌頂意外,至今仍然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
這宗事故之所以引起社會嘩然,有幾方面原因:一,坍塌的樓頂面積達1萬5千平方尺(大過3個籃球場),如此巨幅,實在罕見;二,該天台今年2月才完成綠化工程,不足4個月便塌下,可見工程之兒戲;三,事情竟發生在有各類專家學者(包括建築系)雲集的大學校園內,令人難以置信;四,被壓的禮堂原定翌日舉行運動員慶功活動,預算有近300師生出席,大家都為他們摥一把汗。
天台植被易藏隱患
此宗意外的肇因,有關方面正在調查,料下星期將有報告交代,在此不便置評。但有一點很明顯的是,今次塌頂,引起了人們對天台植被安全問題的關注,這的確值得探討。近年全球興起一股大廈綠化風氣,香港也不例外,不少建築物都在天台、平台或牆壁種植花草樹木,很多人覺得此舉既可美化樓宇,又能隔熱節能,應予提倡。
出發點是好,但筆者卻認為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首先,一般樓宇的天台,除非建造時已有綠化設計的打算,否則在承載力方面是比較弱的,平白披上一層植被,又要增設灑水系統和排水管,自然加重了樓頂負荷;二來枯草、枯葉和泥土容易導致排水管堵塞,積聚雨水,增加重量之餘,亦易造成滲漏;三來那些植物和泥土容易孳生蚊蟲,增加疾病傳播的機會。此外,香港位於亞熱帶,花草樹木的生長會隨著四季轉變,花開葉落,有盛有衰,要保持美觀,便須花費人力物力來經常替換更新,是否符合環保和節約原則,見仁見智。
由此可見,大廈綠化雖有吸引之處,但「瑜不掩瑕」,其弊端不容忽視,切忌盲目而為。城大塌頂意外,固然暴露出大廈綠化對樓宇安全的影響,亦帶出了一個問題:在建築物內栽種各種植物,真的起到環保和節能作用嗎?
室內園藝牆耗資源
舉個實例:紅磡有間酒店地下大堂的咖啡廳,布置上很標榜綠色文化,最大特色是有一幅18米高(相當於六七層樓高)、逾12米闊的直立園藝牆。這幅牆5年前出現時,一片翠綠,令人眼前一亮,嘖嘖稱奇;但隨著時光流逝,盡管看得出有關方面已很努力維護和保養,但亦難免有些枯葉和殘漬,已難復當初的美觀。
據一些內行人說,要建造一幅這麼大面積的園藝牆,固然花費不菲,而要一直維持也絕不輕松。首先,灑水系統要特別設計,以防上涸下溺;其次要長開空調抽濕,保持植物枝葉乾爽;第三是當有部分植物枯萎要更換時,可能需要動用吊臂或流動升降台,費時又傷財;第四是如何防治蚊蟲甚傷腦筋,使用殺蟲劑會危害顧客健康,但置之不理,整幅牆又可能會變成蚊蟲巢穴,難以處理。試想,這幅牆是節能還是耗能?是環保還是浪費?大家不妨三思。
很多科學家提倡城市綠化,因植物會吸熱,可減輕「熱島效應」,讓城市居民減少開動空調,既可節約能源,又有助紓緩全球暖化。所以,特區政府也積極響應,屋宇署於2011年開始,便推行了一項新政策,鼓勵新的建築物或一些改建大廈,入則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綠化項目,審批時可以「加分」。
筆者也贊成城市綠化,但認為當中亦須講求科學性,當局在推行相關政策時,要留意一些綠化項目會否引起「反作用」,尤其是涉及到建築物之內的,更要小心考慮,以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