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财爷网志:矫若蝶舞

2016-06-13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我有一套红色的运动套装,很多时我都会穿上它带队参加剑击比赛,我剑击队的学生都一定见过。那套tracksuit是太太送给我的礼物,我非常喜欢,穿了几十年都舍不得扔掉。许多年前我打篮球时不小心把运动裤弄破了一个小洞,回到家里太太随手拿起一个布章缝上补好,我一看就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那布章原来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当时脑海就不期然想起拳王阿里(MuhammadAli)的经典名句︰「floatlikeabutterfly,stinglikeabee」。

   我在带队比赛时,不时都穿上这套我十分喜爱的红色tracksuit。大家看不看到右膝的蝴蝶布章呢?

   阿里一生激励人心

   作为20世纪一个标志性的人物,阿里辞世的消息,令各地民众和媒体再度一起回顾他充满传奇的一生。阿里12岁时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学习拳击,18岁就一鸣惊人夺得了1960年罗马奥运的拳击金牌。4年之后,阿里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年仅22岁就获得他首个职业拳王宝座,震动世界。

   对於拳迷如我,以至全球各地数以亿计的人,阿里震撼我们的,不仅是他在擂台上那犹如蝴蝶飞舞般让人目眩的快步,和他那像蜂螫一样瞬间而至的精准重拳,也还包括他在擂台下、在场馆外、在社会上的思想和言行。在阿里成长的年代,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严重,不少人因为肤色而遭到不公平的待遇。阿里自小就希望改变这状况,在胜出比赛而赢得世人的尊重和注视之后,他把不公平的社会制度视作终极对手,终其一生,致力推动民权和种族平等。他反对战争杀戮,更因为公开拒绝服役参与越战,一度被判监禁和被罚褫夺拳王头衔。但阿里坚持信念,一直未有屈服,最终上诉得直,重返拳坛并再度成为世界冠军。阿里激励人心的故事和追求和平的远大理想确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就在阿里首夺拳王宝座后的一年,我就随家人搬到纽约居住,对当年美国社会种族之间的矛盾感受很深。当年我家住在纽约曼克顿的下东城区,邻居很多都是生活比较穷困的拉丁裔移民。中国移民的社会地位自然也不高,主要从事一些较粗重的蓝领工作,不少年轻移民在学习和社交方面都遇到困难,因而充满挫败感,甚至自暴自弃,走上歧途,一生都未能融入主流社会。

   在那段成长岁月里,我的玩伴不少都是背景和我迥异的拉丁小孩,后来升读中学,我也和很多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少数族裔同学成为好朋友。他们不少和我一样,在小时候移民到美国面对完全陌生的人和事,但幸而仍能保持乐观和知足的心,努力学习和适应新环境,争取为自己和家人开创更美好的生活。

   多元包容香港魅力

   和纽约一样,香港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在这里居住的人拥有不同的文化、方言、信仰和习惯,但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融洽共处。我想许多从外地移居香港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来自法国的Christine(张雪婷)肯定是其中一位了。Christine上世纪80年代在巴黎邂逅了她后来的丈夫、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教授。她在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香港和张教授结婚,转眼至今,在香港居住的时间已比起在法国的更长。

   Christine人生第一次坐飞机,就是来香港。来港之前,她对香港的印象都是来自朋友的描述和照片。来港之后,Christine努力融入香港的生活,克服文化及生活上的差异,在香港找工作、学习广东话、到街市买朢、按传统习俗庆祝节日,甚至抽空到医院和社企担任义工,积极回馈社会,成为了真正地道的香港人。她笑说花了不少时间「学习」欣赏香港的食物,例如她后来发现原来腐乳和乳酪一样,涂在烤面包上也是非常美味的。

   我觉得香港最可爱之处,就是无论来自何地的人,无论他们是移民,或是在外地回流香港的人,只要他们锺爱香港多元包容的文化,尊重和认同我们的核心价值,大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机会、找到发挥空间、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这些人在香港落地生根,同样视香港为家,也不再当自己是外人,抱着贡献香港、建设香港的心,为社会出一分力。这也许就是我们作为国际都会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这座城市一直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