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擬入主中電廣通 中船重工資本版圖再下一城

2016-06-27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岳琦

  繼4月中旬介入冀凱股份重大資產重組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下稱中船重工)在資本市場上再度出手,而此次則涉及央企間少見的上市公司殼資源交易。

  6月24日晚間,中電廣通發布公告稱,經過多輪的溝通和評審后,其控股股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子)最終確定與中船重工集團進行實質性談判,擬轉讓中國電子所持中電廣通全部股權。

  上述股權轉讓也意味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轉移,對此,中國電子與中船重工都有各自的戰略考量,一方因上市公司過多造成同業競爭,另一頭寄希望于分板塊上市卻缺乏平臺,或因此造就了兩大央企對殼資源的交易。

  國企改革專家祝波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央企間殼交易確實比較少見,如果是為了借上市促其不同產業業態發展,那屬于市場條件下的正常交易。

  少見的央企間殼交易

  早在5月16日,中電廣通就發布公告稱,因控股股東擬轉讓所持全部股權,中電廣通緊急停牌,中國電子持有中電廣通1.76億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53.47%。

  中電廣通6月24日的公告(下稱公告)總算公布了另一主角。在公告中,中電廣通表示,其共收到七份意向受讓申請,經過多輪的溝通和評審后,中國電子最終確定與中船重工集團進行實質性談判,這也表示兩央企間的殼資源談判正式拉開序幕。公告同時稱,談判面臨監管風險,“鑒于目前尚未完成《股權轉讓協議》的整體商談,并需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批準,相關事項存在不確定性”。

  祝波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2007年以來,政府鼓勵央企整體上市,對于央企來說上市并不困難,所以央企很少有殼交易需求,但此次交易之所以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中船重工并未考慮整體上市。

  記者查閱官網發現,中國電子主要業務涵蓋新型顯示、信息安全、集成電路、信息服務、高信電子等五大板塊,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目前擁有二級企業23家,下轄15家A股或港股上市公司。

  中國電子賣殼很大原因在于,其下屬上市公司之間或多或少存在同業競爭,這與該集團“一個產業板塊一個上市公司”的資產證券化思路并不相符。為此,在長城電腦(000066.SZ)與長城信息(000748.SZ)推出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中國電子不惜“犧牲”掉一家上市平臺,最終將兩家上市公司通過換股的方式吸收合并。記者發現,中電廣通與中國電子控股的上海貝嶺(600171.SH)在集成電路業務方面也存在著同業競爭。

  中國電子這次選擇了出讓中電廣通控股權,或代表著中國電子處理下屬上市平臺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中船重工鋪路資本運營平臺模式?

  在此次中電廣通控股權轉讓過程中,另一位主角更值得關注。

  今年4月19日,冀凱股份發布公告,稱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兩個月,其交易標的正是中船重工成員單位資產(股權)。從4月中旬至今僅兩個月時間,中船重工再次“出手“,或也意味著其資本運作提速。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曾這樣表述集團資本運作規劃,“中船重工集團除了大家熟知的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和海洋科考裝備四大類海洋裝備外,還有動力、電子信息、水中兵器、軍貿物流、新材料、清潔能源、特種裝備等四大領域十大產業板塊。

  根據胡問鳴的說法,未來前述十大產業都將按照專業化板塊劃分,分板塊推進資產證券化。” 目前,中國重工已經獲得中船重工軍品總裝及民船修造等核心資產注入,是中船重工重要的主營業務上市平臺;今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的中國動力則成為中船重工旗下的船舶動力上市平臺。在中電廣通控股權轉讓完成后,中船重工未上市業務板塊的資產證券化也有望加速。

  祝波善也認為,當前,造船業嚴重過剩,其主業很難支撐中船重工的快速發展,只能擴展到其他產業板塊,而上市平臺能推動其各項產業發展。

  祝波善表示,之前盛行的央企“做大做強”、“整體上市”模式已不一定適合企業自身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對于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做精,分板塊上市更利于相關產業發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對于央企間殼交易在國企改革中是否有借鑒意義,祝波善表示,因為數量太少,還無法確定,但央企加大證券化,往資本運營平臺方向發展確實是大方向。“中船重工很可能就在為往資本運營平臺方向發展鋪路。” 祝波善說。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