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1日發生金江艦誤射“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命中澎湖外海漁船,造成1死3傷。7月2日,臺海軍多名退役或預備役將領公開撰文,批評現在臺軍內部訓練嚴重不足,以致專業素質低下的問題。他們認為,由于訓練嚴重不足,缺乏專業素質的新兵只能混日子。臺軍會發生導彈誤射之類的事情,那是遲早的。
臺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2日投書臺灣《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欄目,指海軍誤射難辭其咎,曝露出臺軍人力及訓練早出問題,更應檢討改善。
蘭寧利指出,金江軍艦屬三級艦(最小、最苦),船上幾乎所有部位編制都是一人制,也就是一個人打到底了,所以一個小兵管價值上億的導彈是常事。當海軍兵役從3年改為2年、征兵改為募兵后問題更嚴重。優秀的志愿役官兵本來就少,不可能覆蓋所有三級艦。而新兵你不能指望他一來就會,在講求個個都需獨當一面的海軍就只有混日子了。
臺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
而且募兵預算還要擠占本來就不夠用的“國防預算”。在這個背景下,作業維持費用也只能一減再減。這不單是“傷及四肢”,更是“已深入內臟”的問題了。這一問題在臺軍所有軍種中都存在,只不過海軍講求單兵素質,所以問題先在海軍中暴露而已。
蘭寧利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兵力目標”,兵力目標絕不能募多少用多少。難道只募得3萬,就以3萬成軍?今天所有的問題皆出之于此。
錦江級巡邏艦艦尾裝備的反艦導彈
出事的金江艦為錦江級巡邏艦的7號艦。錦江級巡邏艦額定艦員為50人,其中7名軍官、43名士兵。
除了蘭寧利外,臺海軍預備役少將淡志隆也在聯合網上撰文批評臺軍現在專業素質低下、訓練嚴重不足的問題。
淡志隆認為海軍和陸、空軍最大的不同,在于海上作戰,除了友軍支持不易外,軍艦若遇到戰損或故障,只能完全依靠自己解決。因此海軍必須強調獨立作戰及完整的自救能力。
臺海軍預備役少將淡志隆(中)
因此無論軍官、士官或士兵,都有極細致的專業分工和嚴格的專業要求。這是所有海軍一致的傳統。但在“國防部”裁撤的命令下,許多專業不是被迫取消或合并,就是因人力不足而簡化。原來陸上“老師教學生”的機制,變成艦上“師兄教師弟”,還美其名曰“在職訓練”。
在人力及訓練不足但各類任務并未減少的情況下,干部就需承擔極大壓力,部分中高級軍官為避免下屬出狀況影響仕途,有危險性的訓練能免則免。如此惡性循環下,出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臺灣一位名叫丁沐屏的媒體工作者也用自己當年從軍的親身經歷,佐證了之前兩位的觀點。他在文中寫到,他在1992年作為魚雷兵在軍中服役。在軍艦上,所有的守則都被長官精簡了。岸上教科書里寫一套,艦上實際操作是另一套。人人都知道任意刪減守則遲早會出事故,但畢竟是“長官體恤新人”,大家也都接受了。反正只要操演時不出事就好。
而實際上,臺灣陸軍也好不到哪兒去。2014年10月,臺軍才恢復了停辦14年的“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課程”。臺軍此前的手榴彈訓練過程中也流傳著很多“天兵”事跡,最奇特的是將保險銷拔完丟出去,手榴彈交給指導官的。
臺軍此前“喝水喝水 300cc”的視頻
據公開資料顯示,蘭寧利1945年在南京出生,后進入臺海軍。歷任天山艦艦長、當陽艦艦長、“海軍技術學校”校長、“海軍總司令部情報署長”等職。淡志隆此前為“臺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后因檢舉揭發出身空軍的副團長舞弊而被調回島內,被軍方高層勒令不準擔任正職,后轉入預備役。
以下為蘭寧利評論全文:
近日“國軍”正為虐狗事件焦頭爛額,海軍金江軍艦誤將雄風三型攻船飛彈射出,無異是雪上加霜。但誤射事件與戰備訓練有關,艦長雖難辭其咎,但有關軍中人力及訓練問題更應檢討。
金江軍艦7月1日奉命執行甲類操演,以事故發生時間計,測驗裁判組尚未登艦,船亦未離碼頭,應還在航前準備階段。通常飛彈的發射均依年度計畫實施,其實施有一定的海域,不可能在水星碼頭實施。所以理論上金江軍艦并非年度飛彈實彈射擊艦。她這段時間所進行的只是航前準備階段的系統備便測試,或是為了測裁組本日甲類操演要下達的戰斗命題里面的飛彈攻擊模擬。
在執行戰斗命題里面的飛彈攻擊模擬時,艦長率艦上重要官員從目標交付、目標確認,到“可否行飛彈攻擊”和一連串“保險措施”。這些程序作模擬,不得有跨越和跳躍的情事發生。
飛彈艦艇的戰備看似要確保飛彈能及時發射至目標,但更重要的是要對這些戰備的管制,包括各道發射保險的啟、用,發射程序的實施,及為了防止誤擊、誤射的雙重檢查運用,這些都須在平日的訓練與要求上落實。
上個月我對艦隊軍官做戰術對話時,最后以“出門如見敵!”勉勵軍官們加強戰備,防敵突襲。金江軍艦艦長這次顯然在出港前關心了他的戰備,但未能完善“戰備的管制”,如整件事故都是在模擬的項下實施,艦長最后“允許發射”的按鈕都要確保是模擬的位置。顯然事故之發生,艦長難辭其咎,但有關軍中人力和訓練的問題根本非海軍之能承擔。
金江軍艦屬三級艦,船上幾乎所有部位編制都是一人制,也就是一個人打到底了,所以一個小兵管價值上億的飛彈是常事,當海軍兵役從3年改為2年,在講求個個都需獨當一面的海軍就只有混了。改為募兵后問題更嚴重,我們幾乎沒有任何把握讓三級艦(最小、最苦)都能派優秀的志愿役士官兵,更不可能他們一來就會。在艦上必須一人當一人用,沒有見習時間,也不可能在職訓練。
三級艦自我訓練能力很差,必須仰賴岸上訓練;但連續幾次裁減案,學校人力被裁掉一半;加上過去幾年募兵預算要由三軍已連年刪減的“國防預算”中內含,直接沖擊到作業維持費,這不單是傷及四肢,更已深入內臟了。只是海軍這種講求單兵、單士的軍種先突顯出問題而已。
不要忘了未來的“沱江軍艦”也是三級艦,要想革除人力問題,確保戰力之可用,只能有一個方法,就是在他們的艦隊成立“訓練隊”,額外編配一整艘艦人力,勤加訓練,成熟后輪流派艦;教訓單位也適當增加人力。
當前“國防”最重要的問題是“兵力目標”,兵力目標絕不能募多少用多少。難道只募得3萬,就以3萬成軍?今天所有的問題皆出之于此。
以下為淡志隆評論“兵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全文:
在小白事件即將平息之際,“國軍”突因雄三飛彈誤射,再度成為眾矢之的;更出現了若擊中陸艦恐遭報復、機密參數被蒐獲,甚至“共軍”疑似開啟飛彈射控雷達反制等等聳動言論。
海軍發生重大疏失,確實應該嚴格檢驗,但大眾也應冷靜思考,上述臆測,除了火上加油的效果外,對整起事件究竟有何益處?洪仲丘及阿帕契事件由“總統”帶領平民百姓對“國軍”上下責罵羞辱一番之后,“國軍”戰力是變強還是變更弱了?軍紀是變好還是變更差了?還是風波過后一切如常?這不需藉民粹獲得答案,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這次事件幾乎可確定,百分之百是“人為疏失”,“兵”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不同角度解讀,都可以推出相同結果的答案。
但若由人力及訓練看此問題,海軍和陸、空軍最大的不同,在于海上作戰,除了友軍支持不易外,軍艦若遇到戰損或故障,更只能完全仰仗自己恢復戰備機動,因此必須有獨立作戰及完整的自救能力,否則戰時只有含恨犧牲一途。
因此軍艦傳統上,無論軍官、士官或士兵,都有極細致的專業分工和嚴格的專業要求;但在“國防部”裁軍“統刪”的命令下,許多專業不是被迫取消或合并,就是因人力不足而簡化,更導致原來陸上老師教學生的機制,變成艦上師兄教師弟,美其名為在職訓練,其實反應的是,人事不匹以及不得不的近親繁殖困境。
在人力及訓練不足但各類任務未減下,造成干部需承擔極大壓力,部分上官為避免下屬出狀況影響仕途,有危險性的訓練能免則免,更有長官因此平步青云登上軍職顛峰成為典范。如此惡性循環下,出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這由檢討人員編現比,和專業訓練要求標準,即可獲得答案。
蔡英文“總統”對“國軍”的關心,相信“國軍”每個人都聽到了,但對“國防”的關心,絕不是把重點放在獲得、制造更多、更好的有形武器上;對“人”的無形投資才是關鍵。這次飛彈誤射證明,即使有最好的武器,但“人”才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對真正造成“國軍”困境的思考,恐怕遠比放出“艦機國造”的大餅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