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媒體追問洪災8個問題:跟1998年比今年災情有何異同?

2016-07-06
来源:新京報

   媒體追問洪災8個問題:跟1998年比今年災情有何異同?  

  湖南 嶽陽雲溪區暴雨洪澇重災區。截至7月5日16時,湖南共有400萬人受災。新華社發

  湖北 7月1日,武漢消防官兵在黃陂前川街對被洪水圍困的居民進行救助。新華社發

  原標題:台風“姍姍來遲” 或減弱梅雨影響

  太湖超過保證水位並正向曆史第二高水位逼近,長江中下遊幹流及兩湖即將全線超警,淮河近期將迎來新一輪漲水過程,如此防汛形勢下,即將登陸我國的台風“尼伯特”,是否會加重災情?長江幹流堤防能否守得住?昨日,新京報記者就8個焦點問題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追問1

  今年為何會遭遇大面積洪澇災害?

  入汛早、暴雨多,致全國大面積洪澇災害

  中國氣象局介紹,3月21日入汛以來,我國氣候異常複雜,氣候年景差,主要有四個特點,首先是入汛早、累計雨量大、澇重於旱。今年,我國華南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251毫米),比常年同期(203毫米)偏多23%,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多。

  其次,暴雨過程多、強度大。入汛以來南方出現20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為曆史同期最多。

  入汛早、暴雨多等,加劇了大面積的洪澇災害。國家氣候中心5日表示,6月30日至7月4日,長江中下遊降水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安徽南部、湖北東部超過250毫米。過程雨量50毫米以上和100毫米以上范圍分別為108.8萬平方公裏和40.1萬平方公裏,均為今年以來最大;過程雨量250毫米以上范圍達6.4萬平方公裏。

  另外,強對流天氣重發、多發,造成的災害重。入汛以來,全國共發生26次大范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影響20多個省(區、市),尤其是冰雹災害發生點多、面廣、強度大,損失重,為多年少見,大冰雹(直徑20毫米以上)發生次數為2011年以來最多。雷暴大風頻次明顯偏多、影響范圍偏大,10級以上大風站日數超過2012年-2015年總和。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專家艾婉秀介紹,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346.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1.2%,為1951年以來第二多,僅少於1998年,其中吉林、重慶、黑龍江均為曆史同期最多。

  追問2

  為何長江中下遊今年災情最嚴重?

  這些區域降雨帶穩定持續;湖北38人亡,安徽29人亡

  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7月5日9時,安徽全省累計受災人口1053.4萬人,因災死亡29人;截至7月4日17時,6月30日以來強降雨已造成湖北957.14萬人受災,死亡38人、失蹤17人;截至7月5日16時,湖南全省共有400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1人,失蹤2人。

  另外,截至5日8時30分,湖南超警戒河道站數達21個,湖區全線超警;5日,安徽全省有28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另外,太湖超過保證水位並正向曆史第二高水位逼近,長江中下遊幹流及兩湖即將全線超警。

  為何這些區域受災嚴重?據了解,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均位於長江中下遊地區,據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這次強降雨過程出現的原因,一方面就是來自南海的季風與來自孟加拉灣的南亞季風北上,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水汽;另一方面,北方弱冷空氣不斷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沿江到淮河一帶交彙,形成了穩定而持續的雨帶。加上此前的降雨過程,很多中小河流已經蓄積大量的水,所以很容易超過設防水位或警戒水位,造成洪澇災害。

  那么雨何時會停?中央氣象台最新預報顯示,5日夜間開始,江漢東部、江淮的降水將逐漸減弱北抬,這並不意味著雨水的結束。5日18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預計至6日20時,安徽中部、江蘇中部偏南地區、湖北中東部和南部、湖南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直至8日,長江上遊部分地區(四川盆地中西部)將出現持續性強降雨。

  氣象專家表示,上遊地區的降雨將與之前下遊的降雨產生疊加效應,長江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追問3

  跟1998年相比今年災情有何異同?

  1998年屬於全流域洪水;今年暴雨相對分散

  1998年6月至8月,長江流域發生了繼1954年之後,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嫩江、松花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少有的重澇年份。

  中國氣象局表示,由於同是厄爾尼諾次年,今年我國的氣候背景和氣候條件與1998年有許多類似之處。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同期偏多5%,暴雨過程偏多6次。但與1998年不同的是,今年雨帶位置南北擺動大,暴雨過程的最長持續時間不如1998年同期。如,1998年6月12日-27日的暴雨過程持續了16天,而今年到目前為止最長持續時間為7天。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6月29日稱,從目前來看,今年我國夏季洪澇災害程度要弱於1998年。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領域專家、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介紹,從目前來看,今年的洪水與1998年有很大差別。1998年屬於全流域洪水,大范圍暴雨不停地下,而今年暴雨是一場接一場,但相對分散,不像1998年那樣集中,所以至今尚未形成流域性大洪水。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京認為,1998年以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減災措施,建立了更完善的防災減災體系。在長江包括長江一些大的支流如漢江,建設了以三峽為代表的一批防洪工程,防禦方面應該是有保證的,“而且即便出現了與1998年同樣的大水,我個人認為不可能出現同樣的災情局面。”

  追問4

  姍姍來遲的台風是否會加重洪災?

  有統計表明,85%的台風對梅雨減弱有顯著影響

  中央氣象台消息,今年第1號台風“尼伯特”於3日8時在美國關島以南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而在這之前,今年以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無台風生成。今年“首台”姍姍來遲,僅次於1998年。

  數據顯示,常年1月-6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平均有4.1個編號台風生成,而常年6月台風生成個數為1.7個。1949年-2015年期間,僅1973年和1998年的1月-6月無台風生成。

  中央氣象台介紹,台風“尼伯特”是1949年以來,生成時間第二晚的首個台風。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許映龍介紹,根據統計,1949-2015年1-6月“空台”的年份僅有兩年,分別是1973年和1998年,而這兩年均為強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次年,與今年的情況一致。

  那么台風的到來,對目前的強降雨會有怎樣的影響?許映龍說,有統計表明,85%的台風對梅雨的減弱有顯著影響,其中35%的台風會導致梅雨的中斷和結束。7日前後,當它靠近我國東南沿海,台風會迫使副熱帶高壓出現北抬,雨帶也會隨之北抬。另外,台風的活動可能會導致原來輸送至江淮地區的水汽減少,梅雨的強度也會隨之減弱。

  據中央氣象台預計,“尼伯特”將於7日夜間到8日淩晨擦過或登陸台灣東北部(48-52m/s,15-16級);之後向閩浙沿海靠近,並有可能於8日晚上到夜間登陸閩浙沿海(38-45m/s,13-14級)。

  氣象部門提示,“尼伯特”將先後給我國台灣、華東沿海地區及東部海區帶來較大風雨影響,請及時做好防台准備工作。

  新京報記者 鄧琦 王碩 李丹丹

  

 

  江西 7月5日,湖口縣鄱陽湖與長江交彙口。當天8時,江西發布洪水紅色預警。新華社發

  

 

  安徽 7月5日,搜救人員在被淹的舒城縣柏林鄉蔡家店村巡查。新華社發

  追問5

  多站超警戒水位 堤防能擋得住嗎?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長江幹流防汛處於可控狀態

  受6月30日以來強降雨影響,長江中下遊幹流和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全線超過警戒水位,目前仍在上漲,數據不容樂觀。據國家防總昨日初步統計,目前長江中下遊超警堤段長6007公裏,其中,長江幹堤1609公裏、兩湖堤防1513公裏、其他支流堤防2885公裏。

  截至5日16時,長江幹流監利、蓮花塘、漢口、九江、大通站水位分別超警0.40米、1.18米、0.28米、0.89米、1.04米;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33.85米,超過警戒水位1.35米;鄱陽湖湖口站水位20.44米,超過警戒水位0.94米。

  水利部長江委防辦副主任陳桂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防汛角度來講,超警戒水位就意味著堤防已開始擋水。此時,要加強對幹流堤防的巡查,一旦發現滲流等情況,要及時處理,否則形成管湧,如處理不及時則會引發更大險情。

  “盡管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長江幹流防汛形勢目前處於可控狀態。”陳桂亞分析說,1998年以後,各地對幹流堤防加固加厚,堤防質量明顯提高;同時,三峽工程也發揮了防洪效益,據介紹,此次流量為50000立方米/秒的長江1號洪峰入庫後,三峽大壩通過攔蓄,削峰19000立方米/秒,減輕了長江中下遊的防洪負擔;此外,三峽工程上遊20座水庫也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它們與三峽水庫合計有36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長江防總對其進行統一調度,中下遊得以進一步減負。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領域專家、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表示,1998年以後,長江幹流堤防質量明顯提高,抗禦大洪水的底氣更足,但也要有應對突發意外極端事件的准備。

  追問6

  什么情況開閘泄洪 居民生活如何保障?

  專家:國家對使用頻繁的分蓄洪區有專門的補償辦法

  據中國政府網報道,7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安徽阜陽濛窪蓄洪區內的鄭台子莊台視察防汛工作。總理牽掛這裏村民的生活,接連詢問莊台的堅固性是否經過考驗?萬一蓄洪,食品藥品供給是否有保障?他強調,蓄洪窪地絕不能變成民生窪地。

  蓄洪區會選擇什么樣的區域?什么情況下會開閘泄洪?泄洪區的居民生活如何保障?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領域專家、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表示,我國人口眾多,因此,分蓄洪區既是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千萬民眾生存的家園。

  程曉陶介紹,分蓄洪區曆史上就是調蓄大洪水的沿河低窪場所,現在為保障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防汛緊急時刻仍會酌情啟用,但使用頻率數年至百年不等。

  程曉陶表示,國家對使用頻繁的分蓄洪區,有安全區、安全台、轉移道路等安全設施的建設,並依據《防洪法》制定了《分蓄洪區運用補償辦法》,以保障分洪後當地居民的生活。

  資料顯示,負有保護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安全的荊江分洪區,曾在1954年分過一次洪。1998年長江遭遇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流域性大洪水,荊江分洪區再次進入准備運用狀態,區內33萬人連夜緊急轉移,此次轉移後,洪峰安然度過,原計劃將被淹沒的村莊得以幸存。但據《荊江分洪區實施分洪轉移命令資料選編》中透露,這次轉移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3億元。

  在此之後,《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2000年正式頒布實施。

  追問7

  今年為何都是中小河流失守?

  專家:我國中小河流量多面廣,建設標准低,防洪能力弱

  新京報記者發現,此次災情中,“失守”的主要是中小河流。

  根據國家防總最新統計數據,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遊五省各類堤防共發生險情733處,其中長江幹堤3處,其他堤防730處。其中,7月4日,長江幹流、洞庭湖、鄱陽湖及其他主要支流堤防共發生險情180處,其中長江幹堤3處,其他堤防177處。

  為什么中小河流頻頻失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領域專家、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表示,我國中小河流量多面廣,建設標准低,防洪能力弱。

  程曉陶說,中小河流堤防、小型水庫、一般圩堤防洪標准一般僅10至20年一遇,多為土堤,遇超標准洪水,易於出險、漫潰。此外,由於農村青壯勞力進城務工,傳統冬修、春修水利的制度取消,因此中小河流失守在所難免。

  程曉陶還表示,大江大河抗洪能力雖比1998年有所加強,但是由於1998年後迅猛的城鎮化進程,擠占河湖,擾亂水系,基礎設施欠賬太多。目前已進入主汛期,受厄爾尼諾影響,可預見極端洪水發生的概率很大,但何時何地何類何等規模,有很大不確定性,需要高度警惕。

  專家建議,下一階段的防汛工作,要重點關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同時更加關注小型水庫的安全度汛工作,注意預防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災害的研判與預防。

  追問8

  災後疫情防范方面 個人應該注意什么?

  國家衛計委:不吃剩飯剩菜;發熱、腹瀉及時找醫生

  昨日,安徽省舒城縣一養豬場6000多頭生豬被洪水圍困、部分淹死的報道,引發公眾對災後疫情的關注。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教授表示,洪災後,如果掩埋處理得當,一些淹死的動物,是不會造成公共災害的。

  他表示,曆史上確實曾出現一些洪澇災害過後,因傳染病死亡的人數比淹死的人數多的情況,因此地方的行政領導必須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

  “我們以前在地方看到,一些地方把這個問題看得簡單化。”他說,災後的公共衛生工作不僅是噴灑消毒藥,“該不該噴灑消毒藥,噴灑多少,都要做到精准,地方的衛生部門要做好參謀。各地不能因為沒有出現大的疫情,就把公共衛生工作往後排。”

  曾光提醒,水退了以後,生態可能發生變化。他舉例說,有一年印度恒河泛濫,第二年出現了鼠疫,這就是因為生態發生了變化,所以洪災後加強監測很重要。

  對於個人來說,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官方微博提醒,災後注意飲用水衛生。不喝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准的瓶裝水、桶裝水;裝水的缸、桶、鍋、盆等必須幹淨,並經常倒空清洗;對臨時的飲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一定要進行消毒;混濁度大、汙染嚴重的水,必須先加明礬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須放在避光、幹燥、涼爽處(如用棕色瓶擰緊瓶蓋存放)。

  此外,要注意食品衛生。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汙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剩飯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產品;食物生熟要分開;碗筷要清潔消毒後使用;不要到無衛生許可證的攤檔購買食品。“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時,要及時找醫生診治。特別是發熱、腹瀉病人,要盡快尋求醫生幫助。”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