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中國時報》7月11日報道,台灣新當局正在考慮新的“外交”方法,也考慮重新評估每個“外館”的“戰力”,績效成為是否是撤館或是換館長的最重要依據,若“駐外館長”沒有熱情,只會當郵差發電報,也將會撤換。而據傳,目前已被台當局涉外部門列入評估關閉的“迷你外館”包括北歐四國和一年當中只忙兩周的“駐吉達辦事處”,而“迷你外館”館長換血則是正在進行中評估中。
台當局涉外部門高層指出,台灣“外交”處境特殊,所以若外國邀請台當局設置辦事處,台方都會“欣然同意”,因此多年下來“外館”只增不減。目前台當局涉外部門在全球共有119個“駐館”,年花費超過百億元新台幣維持,在考量當局財政的情況下,已經不打算跟“前朝”采取同一模式,只增不減。而是重新評估這些“外館”的績效及“戰力”,再來考慮是否增減。
據報道,台當局設立的有些“外館”超級迷你,只有3個人,代表只想等退休,另兩名館員則是會計及電務,形同派外的郵電局加郵差,只是把駐在國的要求照單全收,郵寄回台,當地國改單也只是再寄一封郵單,完全沒有“戰力” ,引發台涉外部門的內部討論。
據了解,台當局涉外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在部門內會上再三提醒,稱“駐外代表”要有溝通協調能力,不是只會照單全收。曾有駐在國獅子大開口要2億美金遭拒,一周後改為5000萬美金,而台當局駐當地代表“像郵差一樣”,對方開什么條件就發電報回來,氣得李大維調回該名代表,另派新代表。【環球網報道 記者 徐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