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
醫務委員會的改革方案演變為政治化,這是當前香港的政治生態。不過這一場攻防戰,反對派聲嘶力竭,顯示出反對派不少弱點之餘,意外地使一個存在已久的醫霸集團浮露出來。
醫醫相衛果然存在
無線電視的《講清講楚》分別訪問了蔡堅和張德康兩位醫生,不過雙方的觀點截然不同(該節目在7月1日及2日分別播出)。蔡堅醫生是香港醫學會的候任主席,極力反對進行改革,對於病人的投訴被積壓高達900宗,蔡堅委屈地說,原因是難以聘請專家撰寫醫學報告,因為撰寫人面對的被告可能是他的熟人、同僚甚至是他的老師,而且撰寫這些報告都是沒有報酬的。
蔡堅這句話使人們了解到:原來香港有一些醫學專家囿於社會關系,不敢對那些違反醫德的行為進行技術鑑定。這句話間接招認了香港確實是存在著「醫醫相衛」,因為不敢挺身而出主持正義,何嘗不是「相衛」的行徑!反過來,我們又可作出另一個臆測,因為是熟人、同僚或師生,那麼撰寫報告的「專家」會不會作出「相衛」的撰述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攻之者說有、辯之者說無,解決的辦法當然是請第三者作判斷了。當前,「自己人查自己人」已成為當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是醫學界逆大勢而堅持抱殘守缺,可見其中存在著不少難言之隱。
另一方面,蔡堅那句話確實是道出了當前醫學界的另一個現象,香港的醫生—— 尤其是回歸之後絕大部分都是出自港大和中大兩間大學的醫學系,藤蔓相連何其深也,這就是「醫醫相衛」的基礎,解決的辦法還是上面那個辦法,請第三者介入,進行調查研究,提出解決的方案,以至作出譴責。相信香港的醫學界是有此胸襟的,正直的醫生會歡迎醫委會增加幾位病人權益之委員,反對陣營浮出水面顯示出那些既得利益者抱成一團與民為敵。
蔡堅「熟人、師生關系」以及「無酬撰寫報告」那句話,表達不當,可以將之解讀為對香港醫學專家德行的誣衊,即是說香港的醫學專家既不敢挺身而出、維護正義,同時因為無酬而難以花上「十天八天」去看「厚厚的醫療檔案」(引號均是蔡堅的話)。我們雖然對香港醫學界內部的情況所知不多,不過基於對香港社會普遍情況的認識,個人認為情況恰恰相反,香港應該有不少可以撰寫醫學報告的專家,他們不會昧著良心來做事,只是主持這件工作的醫委會是由一小撮人主政,這些主政者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 起碼欠缺團結大多數人士的胸襟和禮賢下士的態度,相當部分的專家就被排除在圈子之外,不為所用,這才是問題癥結之一。
幾百人呼風喚雨
走筆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反對醫委會改革者不惜赤膊上陣,已是到了氣急敗壞的階段,他們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醫務委員會的成員比例不能改變,說到底他們就是要堅持對醫委的控制權。那麼,這個集團是些什麼人呢?過去我們稱之為「既得利益集團」,到了現在,我們可以將之冠名為「醫霸集團」,他們憑藉著霸氣盤踞著醫務委員會,哪怕改革一點點都要不惜違背民意而拚命反抗。
「醫霸集團」與香港醫學會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香港醫學會與醫務委員會是兩個不同性質的組織,後者是依照法例的授權而成立的獨立法定規管機構,至於香港醫學會則是香港醫生的組織,其中一項職權是維護醫生的權益,有些人將之簡稱為醫生的「工會」。香港醫學會對醫委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為醫委會28名委員之中,有7位是由香港醫學會選出的註冊醫生出任,另外有7位由業內註冊醫生選出,這14位醫生佔醫委會委員的半數,倘若再增加以社會人士為主的委任委員,這個集團就難以左右大局,所以醫霸集團拚命反對,不惜進行誣衊以至造謠。
香港的註冊醫生有13726人(2015年),香港醫學會據稱有會員8500,參與率達62%,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重。醫學會可以向醫委會推派7名委員,對於另外7名由註冊醫生直接選舉者,香港醫學會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那麼,這7位醫生有什麼途徑可以通過「直選」而進入醫委會呢?據上面提到的張德康醫生說,競逐這個職位的人要有一定的社會活動力才能贏得選票,如果得到1300多票就可以當選了。由此看來,醫生們對於這個推選的投票慾低至十分之一以下;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現在浮現出來的醫霸集團其成員不會超過1000人,多年來這幾百人呼風喚雨,儼然成為香港醫生的「代表」,現在要把他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廣大的民眾應對這批人進行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