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余江強報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在「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下,聯同城市大學及多間本地企業,開發全球首創的佔地小、以三段式設計的「廚餘全面轉化系統」,能回收再用100%的廚餘,成功全面轉化為有商業價值的物質,包括沼氣、魚糧及生物柴油原料,可補充大型中央式系統的不足。有關專利已向中國和美國申請。
轉化為沼氣魚糧生物柴油
負責研發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管理部首席顧問馬耀華透露,局方將和一家贊助企業聯誼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珠海興建一部每日可處理1噸廚餘的示範系統,預計半年後能建造完成。他則希望在香港工業區或屋苑設置可處理廚餘較大型的示範系統,既可減省收集廚餘的運作成本,又能把沼氣供應鄰近的工場食肆或屋苑使用。
他談及系統的經濟效益,以每天處理10噸的廚餘的示範系統計算,設備投資約900萬港元,面積需288平方米。他估算運作成本是每天5000元,預計的每日收益是沼氣約1萬元(等如1300個4人家庭的1天煤氣費),魚糧1萬至1.5萬元,生物柴油是1200至6500元。
「廚餘全面轉化系統」項目及技術研發,於2014年1月在上水香港有機資源再生中心開展,至2016年4月完成,為期28個月,項目總金額是355萬元,創科基金資助300萬,其餘由業界贊助。該研發項目內容主要是在實驗室環境研究配備先進薄膜過濾的厭氧消化技術,找出及培植適合於有機物分解及產甲烷生物反應器應用的微生物族群,興建一部每天可處理50kg廚餘的系統原型作測試。
馬耀華表示,現時全港每日產生約3641公噸廚餘垃圾,佔固體廢物三分之一。中央處理的廚餘轉化系統投入服務後,仍不能處理全部廚餘。傳統廚餘厭氧消化技術只是將三成的有機物轉化為堆肥產品,「廚餘全面轉化系統」在分隔小量無用雜物後,能回收再用高達100%的廚餘。
全面轉化系統具3大特色
他指出,該系統具有3大特色:一是三段式設計,二是把廚餘變三寶,三是佔地小。整個系統是分三個階段運作。第一個階段是自動化前處理,用自己研發的自動廚餘篩選機及超聲波前處理,它的好處是有效分揀廚餘,例如把骨頭篩選出來,產生經處理的漿液,提高轉化回用率。
第二個階段是把廚餘分解,用分解有機物反應器分解出特定菌種,有效分解油膩廚餘。1公噸廚餘可產生10至15公升浮油(廢油脂)、0.1至0.2公噸富含蛋白質的固體殘餘及1.8公噸富含可溶性有機酸的營養液。浮油可製成生物柴油,固體殘餘作環保魚糧。
第三個階段是利用產甲烷生物反應器及透膜過濾技術,把營養液中絕大部分有機物質轉化為沼氣,經過水氣分離及除硫等氣體淨化裝置後,可進一步提高甲烷含量。
沼氣高純度提供更高熱能
他續稱,該系統所產生的沼氣高純度,甲烷含量高達80%,而堆填區產生的沼氣的甲烷含量是40%至60%,相比下可提供更高熱能,有更高燃料效益。而魚糧的品質亦比直接用廚餘製造的魚糧更穩定,經濟價值更高。「由於環保魚糧富含蛋白質,我們將會測試它對魚類成長和肉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