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4

四方沙龍讨论公共藝術與新媒體 “公共空間的幹預與協商”

2016-07-25
来源: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林涛报道:7月30日下午,深圳公益性文化品牌四方沙龍舉行今年今年第六場講座,公共藝術與新媒體——“公共空間的幹預與協商”,主講人是為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洪榮滿先生。

  

  隨著互聯網、大眾文化的普及,數字技術的應用與革新,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的扁平液態化特征的加劇,新媒體的應用與實踐在當代社會越發明顯,人們與世界共處的方式在迅速改變。新媒體本身的數值化、模塊化、可變性、自動化、擴張性特點,延伸了公共藝術本身的開放性、互動性、民主化、公共性的特點,促進了當代公共藝術在創作的觀念和技術上新拓展的可能性,而公共藝術本身所關注的公眾話語領域與文化精神態勢,也為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實踐找到了最好的文化載體。

  當今時代我國都市文化建設大部分投資建立在不可抗拒的實用主義思維邏輯下,城市建設淹沒在大規模空間架構與密集的基礎設施上,個人與社區頻生位移與隔閡,通過使用公共空間達到民主與理想的公共生活逐漸惡化,城市建設加速了各種族群的隔離(社會、經濟、文化、民族),公眾互動的機緣正在急劇消解。

 

  《Hand from Above》 Chris O’Shea 在公共Led大屏幕上,路過的人群圖像會被捕捉並在led大屏幕裏面出現,他們會看到自己的圖像被一巨大的手撓癢,侵犯,移動,不同參與者看到這一幕會有不同的反映,有的逃走,有得退宿,但大部分的人都會揮手互動。

   《leave a message》 Yoanabuzova是一個語音郵箱網絡,市民可以將自己的聲音錄入這個放在公共空間的箱子裝置,箱子都安裝在不同的城市、環境。通過網絡互相連接,他們之間可以彼此聽到前者留下的聲音,也可以通過互聯的方式聽到對方留下的聲音,從而進入一個匿名的聲音網絡,猶如一場充滿意外和偶然的旅行。

  在當下的語境中,我們如何看待全球化的世界所呈現的公民社會對於公共空間與公共意識的追求與需要,認識公共藝術本身在構建當代公眾文化的變化和發展路向,藝術家們如何利用公共空間來展示主題和問題意識?

  洪榮滿,出生於福建泉州,畢業於廈門大學、荷蘭藝術學院;艾克斯普羅旺斯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現為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跨媒體藝術設計工作室主任;長期從事跨媒體藝術實踐與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