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民間現《趙孟頫蘭亭集序》冊頁

2016-07-2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盛夏北京,暑熱逼人。相比香山腳下的一處清爽宅院,好比是兩重天。幾番周折,在這處幽靜的宅院里,年逾80歲的愛新覺羅·溥仙,把珍藏多年的《趙孟頫蘭亭集序》冊頁小心翼翼地拿了出來。冊頁內文為對折兩頁一組的開板式,除了封面和空折,共有4個對折,7幅字帖裝裱其中,及其少見。

  提起這本冊頁的來歷,溥仙回憶說,這要從他父親的舅舅崇子厚說起了。那時,他家住新街口南邊路西側的一處四合院,也就是現在的西城區少年宮。崇子厚系慈禧的表姪兒,長年在故宮里做事,光緒即將登基時,宮里要糊窗戶,崇子厚便讓溥仙的爺爺一起去,事后領賞賜時,崇子厚喜歡鳥籠子之類的物件,曾祖父喜好字畫,就拿了幾本冊頁,其中就有這本流傳至今的《趙孟頫蘭亭集序》。

  可惜的是,「文革」期間這本冊頁險些被燒,當溥仙奮不顧身從火中搶出時,原本老黃花梨冊頁外冊已經被焚毀,后來再重新裝裱時,由於家境不富裕,所以沒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對於這件事,溥仙每每談及總是耿耿於懷。

  作為中國當代著名宮廷派書畫家,愛新覺羅·溥仙自幼隨父習畫,是開平籍著名國畫大師司徒奇的得意門生,擅長用生宣紙作工筆花鳥畫。他的畫作文雅、秀麗、墨韻生動,蒼勁古樸、工筆細緻,宮廷畫味濃,堪稱國寶級。對於這本冊頁的真實性,他從不懷疑。尤其對冊頁中多出的100多字情有獨鍾,認為曾祖父傳下來的這本《趙孟頫蘭亭集序》冊頁,珍貴之處就在於此,很多書畫界人士、故宮博物院專家看過這本冊頁后也有同感。

  觀悠悠華夏文脈,高峰林立,尤以書畫成就仰觀為最。在文脈的崇山峻嶺中,趙孟頫無疑擎起了元朝的一座高山。趙孟頫,字子昂,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亦因開創了元代新畫風,被譽為「元人冠冕」。或許是嚮往會稽山悠哉的修禊生活,亦或是為登臨王羲之的書法高峰,一觴一詠間,他對王羲之的乘興作《蘭亭集序》情有獨鍾。現今,能鑒賞到的由趙孟頫所書《蘭亭集序》有多個版本,愛新覺羅·溥仙珍藏的這本冊頁如果再次考證為真跡的話,無疑是文化書法界的一大盛事。香港商報記者張宇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