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搵位泊車APP 80後Founder腦筋急轉彎

2016-07-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每個行業都有某些難以攻克的難關,然而對於創業者而言,是放棄,還是繼續猛力攻,或是換個思維旁敲側擊,箇中學問很多。為此,本報邀請TingPark(泊車APP)創始人Founder蕭銘漢(Jason)暢談他在創業過程中,如何解決行業棘手難題。香港商報記者 李映萱

  「如今汽車的技術先進了很多,但找車位的過程卻沒有改變很多,都要用眼睛去找,去估有沒有車位。」Jason說道。

  泊車難,對開車人士已是家常便飯,為此,Jason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花了8至10個月搜集數據,推出了一個稱為TingPark的泊車APP。用戶可以通過TingPark泊車APP了解哪裏有空置的車位,同時該APP也可以大致計算出用戶從出發地到停車場的時間,以及從停車場到最終目的地的時間。

  然而,一個小小的APP其中卻要蘊含的大量的數據與技術,當中怎樣尋找數據與轉化數據,以及如何擁有一個合理的模式去運營都成為開發泊車APP的痛點。

  多角度解決數據煩惱

  「一直以來都在研究怎樣吸納停車場數據,停車場APP,最主要就是數據,但不是所有停車場都能提供數據,原因在於,有些停車場沒安裝一些紅外線儀器,例如一些室外停車場。當然,也有停車場習慣了舊模式,不想公開停車場數據。」Jason說。

  因此,Jason在搜集數據時也積極採用了不同方法,除了主動與商場、停車廠溝通,得到車位的空置信息。還會去網上找公開數據,同時,也會建立自己的數據庫,例如自己去總結歸納每個車場的空置規律。

  Jason解釋:「每個車場本身都有很穩定的高峰期與低谷期,例如有些車場在周一至周五早上9點至下午6點會有很多車,到了6時至6時半後,車場空置率就會相對偏高,或者到了周末都有可能沒車。其實,這些數據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反而有些人會以為這個停車場常常都有很多人。」

  將技術變現須循序漸進

  多數編寫APP的創業者都在思考如何將技術變現,因為若一味對用戶徵收費用,用戶量必定有限。

  其實TingPark對用戶是免費的,運營模式主要分中長線與中短線。從中短線看,Jason指,用戶的消費活動就在停車之後,泊車APP可以帶動商場的客流量或是商場利用泊車App的數據,專門針對開車人士的消費取向做推廣,這此中蘊含很大商機與潛力。而此時,Jason需要做的就是與商場不斷溝通,發揮泊車APP的潛在價值。

  至於中長線,Jason主要想發展硬件,「香港與亞洲的一些車場都有好幾層樓高,我們希望客戶能在APP裏面看到第幾層有車位,這就需要硬件的支持。」

  現時,Jason正與歐洲的一個合作夥伴合作,與傳統的紅外線車位檢測不同,Jason的新設備主要是檢測互聯網裝置,不需要每個車位都安裝。Jason解釋,該設備的原理在於,現代人都在使用互聯網,只要檢測出是否有互聯網設備,就可以判斷是否有人進入停車場。

  「紅外線成本較高,每個位置數據都不開放,我們的新設備可以根據停車場的大小來設定需求的數量。成效會好過現在的紅外線運行模式。」Jason說。

  選擇最佳籌集資金方法

  創業者最頭痛的就是資金,殊不知籌集資金與看病吃藥是一個道理,創業者需要根據自己產品的運營模式,以及自己的情況選擇最佳的籌集資金的方法。例如,眾籌是目前較火的籌集資金渠道,但卻未必適合所有初創企業。

  好概念同樣可申請資金

  Jason分享,目前股份眾籌在香港不合法,只可以產品眾籌。由於TingPark沒有確切的產品能讓用戶帶回家,所以這種融資模式並不適合TingPark。

  值得一提的是,創業者在沒有產品,只有一些好的概念的時候,也可以去數碼港申請創業基金,以Jason為例,早前Jason參加了一個數碼港主辦的關於利用公開數據做產品的比賽,在20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成為贏家,因此在申請創業基金時可以直接面試,跳了一步紙上的審核,並成功籌集到了10萬元,作為第一筆創業基金。

  在TingPark建立產品後,又有了兩位私人投資者,投資了6位數美元。李映萱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