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NextBigFuture網站7月24日報道,外界認為,殲-20隱形戰斗機最近完成了測試和驗收工作,並且進行了小批量生產,中國空軍已經接收了4架批量生產的戰斗機。外界預測,中國空軍預計在2017年6月開始組建第一支殲-20航空團,而該航空團預計到2019年形成作戰能力。考慮到中國軍隊對殲-20的極度重視,這一預測可能會實現。中國空軍對殲-20的需求量可能達到500-700架。
殲-20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制,在2011年完成首飛。原型機安裝了兩台俄羅斯生產的AL-31F發動機,最大航速為1.7馬赫,可以發射具有高機動性的霹靂9和霹靂10紅外導彈。除此以外,殲-20還可以攜带4枚霹靂15中程空對空導彈或者霹靂21遠程空對空導彈。其中,霹靂12的性能與歐洲導彈公司(MBDA)研發的“流星”(Meteor)超視距空對空導彈類似。另外,殲-20還可以安裝大型空對地武器。
由于經濟惡化和生產能力不足,俄羅斯在2015年開始放緩了T-50隱形戰斗機的生產進度,首批訂單也被削減至12架。俄羅斯空軍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稱,在測試程序完成後,T-50將于2017年開始批量生產。但由于新戰機非常復雜和成本日益增長,俄羅斯空軍將繼續保留大批第四代戰斗機,包括蘇-27和蘇-35。
美國可能會生產超過2000架F-35隱形戰斗機。目前,美國已經擁有187架F-22。除美國以外,以色列,日本和韓國等8個國家也計划從美國購買第五代戰斗機。這可能使F-35的最終需求量達到317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