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難,停車更難……
買了房子后,你的車停哪兒?
“停車難”毫無疑問,已成共識。無論是在上班的城區、還是回家的小區,有車族們時常要為搶車位煞費苦心。就拿我家的小區來說吧,正規的路面停車位,包括地下停車位早就沒有了,現在停車都是在樓下自己找地方,有停在綠化帶上的、還有在兩個車位上前后擠了3輛車,最后堵住一半單元門的、小區里停不下,不少車只能去路邊停……
車位越來越緊張,車位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以帝都為例,四環里的小區一個車位價格普遍在20-30萬左右,一些高檔小區,車位價格甚至能再買一輛BBA的車了。
“當初買房的時候,車位是12萬,現在車位已經漲到了20萬。如果不買車位而選擇每月租,租金350元/月,20萬可以租40年。我是該買還是租?是否有投資的價值?”
從理財角度看,顯然租車位更劃算
如同上面這個例子,買一個車位要花20萬元,成本的回收期需要40年左右。而租車位只需要每月支付一小部分的錢,不會給財務造成太大的壓力,能省下更多的流動資金。省下的20多萬元,如果進行穩健的投資,投資回報率就按8%計算,40年后將利滾利至434萬,這絕對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可是,如果小區的車位配比嚴重不足,不妨考慮購買
到底買不買車位,一是看自己手頭兒有沒有十幾、幾十萬的資金,二是還得看小區的車位配比。如果車位配置很充裕,不存在回家沒地方停車的問題。再退一步說,如果路邊停車沒人管、也不收費,周邊環境也湊合,那我覺得沒必要買,每個月交停車費就行了。
買車位也是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得提前多做些考慮。比如你是否打算在這套房子里常住?房屋的地段以及未來的升值空間怎么樣?如果是常住,地段也不錯,車位又比較緊張,根本達不到1:1,那就果斷買。
不過有些開發商的硬性規定,逼的你不得不買。比如有的開發商硬性規定,地下車位“只售不租”,而地面停車全部按次按時間收費,停車半小時以內免費,超出則按照每小時N元計費。遇到這種規定,算算每天停車的成本,或許還是直接買車位更劃算。
除了從需求方面判斷要不要買,我還看到另一種計算買車位的方法——用自己的汽車價格來比較。如果車位售價是自己汽車的50%或以下,那就買,60%也可以咬咬牙買下來,如果售價已經達到車輛本身價格的70%或以上,就要慎重一些。說白了,還是跟錢有關,有錢你也甭考慮那么多,想買就買,停在正規有人管的地方,心里也踏實;錢不夠,再好的地段也白瞎,每月交租金或者停路邊,反正有地兒就行。
至于車位投資,最好慎重些
如果你不愁停車問題,只是想投資個車位,就得考慮租金和售價比值。如果車位價格過高,比如售價已經遠超當地的房價均值,而出租車位的行情或者價格不好,那么想從車位投資獲得更多的回報就得耗費較長的時間,并不劃算。
舉例來說,一個20萬元的車位,每月租金800塊錢,暫且不考慮車位本身的升值空間,年收租的回報率就是4.8%,雖然遠超同期銀行存款,或者一些穩健型的銀行理財產品,但是不到5%的回報,并不能愉快地跑贏通脹,要想回本,也需要20年的時間。如果一個車位要40萬,每月租金只有1200元,年回報率也只有3.6%,還不如直接去買理財產品呢。
此外,有產權車位通常有40年的期限,到期后要繳納土地出讓金的;如果買了那種連產權都沒有的車位,其實這種購買合同只是一種租賃行為,依據我國合同法,租賃合同期限不得超過20年,如果超過20年了,超過部分無效。按上面這個例子算,說不定還沒等回本兒呢,車位的所有權就不是你的了。
我覺得,要是想買車位,就自用,一方面車位出租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如果以后想出手,轉讓的手續也比較繁瑣。
總結
是買還是租,還得看你家的實際情況。我的觀點是,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有固定的車輛,未來也計劃長年停放,那就買車位圖個安心。而對于手頭兒沒那么多閑錢,也沒有常住的打算和長期固定車位的需求,每月租車位比較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