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上博新展五件佛教石刻造像

2016-08-15
来源:彭拜新闻

   

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雕塑館 攝影 朱琳

 

  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雕塑館 攝影 朱琳

  12日,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雕塑館新增展出五件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佛教石刻造像,分別為東魏一佛二菩薩石像、西魏彌勒佛石像、北齊佛石像、北齊雙思惟菩薩石像、唐代文殊菩薩石像。據悉,該新增五件佛教石刻造像將在上博古代雕塑館展示2年。

  此前,上博曾多次向收藏有佛教造像特色的博物館借展佛像精品。例如自1997年起,曾先後四次分批向青州博物館借展著名的青州佛教造像;2010年向故宮博物院借展著名的河北曲陽佛教造像。這次借展是與故宮博物院在這方面的再次合作。

  此次展出五件石刻造像中,東魏一佛二菩薩石像、北齊佛石像、北齊雙思惟菩薩石像、唐代文殊菩薩石像均為1953年出土的曲陽佛教造像。1953年,河北省曲陽縣南關農民在家中挖菜窖時,無意中發現了佛教石刻造像埋藏坑,經考古發掘,發現了宋代以前的寺廟遺址和兩個埋藏坑,共出土2200多件石刻造像及殘件,後由故宮博物院進行修複。這批佛教造像時代跨度自北魏至唐代近300年,尤以東魏、北齊與隋代的造像居多,雕刻手法多樣,平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各種技法都極為精湛,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佛像雕塑的遺存,並與成都萬佛寺遺址、山東青州龍興寺遺址和河北鄴城佛寺遺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一起,並稱中國佛教考古史上的“四大發現”。

  展品中另外一件西魏大統九年(公元543年)彌勒佛石立像,則是故宮博物院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征集的傳世品。西魏朝延續時間短暫,留存的佛教傳世品相應稀少,此件造像雕刻繁複、精致,是難得一見的西魏石刻佛教造像精品。

  文物介紹:

  1.一佛二菩薩石像

  東魏公元534-550年)故宮博物院借展

  主尊佛像臉形方碩,水渦紋發髻,著上衣搭肘式佛衣,像高63厘米。此像極具特色的背屏雕刻圓形頭光,內刻蓮瓣、同心圓和纏枝蓮,周邊雕刻火焰紋,兩側線刻有身向內轉的脅侍菩薩,其橢圓形頭光具有透視效果。背面刻思惟菩薩像以及禮佛的供養人像,供養人像旁有長方框,內原應書寫供養人姓名。

  

2.彌勒佛石像

 

  22.彌勒佛石像

  西魏大統九年(公元543年) 故宮博物院借展

  彌勒佛面相飽滿,發髻光素,上身著露胸通肩式外衣,內露中衣打結,赤足立於蓮花座上。兩邊的弟子、緣覺和菩薩,立於雙龍所吐的蓮花座上。在舟形大背光上,佛的圓形頭光以蓮瓣紋和蓮花紋裝飾;頭光外飾火焰紋,頂部為雙龍護塔,下刻六個飛天。在佛教造像中,寶塔為彌勒佛或彌勒菩薩的標志。(1954年征集)

  

3.佛石像

 

  13.佛石像

  北齊(公元550-577年) 故宮博物院借展

  佛像面帶微笑,圓形肉髻,桃形頭光。菩提樹背屏只剩右側樹幹及盤繞的龍身。造像凹形底基座的雕刻極為考究,中間為精美的博山爐,爐上有二化生童子,爐下兩傍為獅子托護;獅子上部各雕刻二供養人跪拜,最右側為合掌施禮的菩薩和手持金剛杵的力士,由此可以想象左側相對而立的菩薩和力士像。

  

4.雙思惟菩薩石像

 

  14.雙思惟菩薩石像

  北齊(公元550-577年)故宮博物院借展

  極具特色的河北曲陽雙思惟菩薩坐像,主要流行於北齊中期和隋代。菩薩頭戴三葉花曼冠,樣式相同、相對,半跏趺坐,背後為菩提樹背屏,背屏前有二柱接抱廈,兩側立脅侍菩薩,內手持蓮蕾。基座前雕刻化生童子托博山爐、弟子像、護法獅和力士像。

  (思惟菩薩代表了彌勒菩薩,體現北朝對彌勒信仰的興盛)

  

5.文殊菩薩石像

 

  15.文殊菩薩石像

  唐(公元618-907年)故宮博物院借展

  唐代的文殊菩薩騎獅石像,留存較少。此尊菩薩頭戴花幔冠,高挽發髻,臉形豐滿、秀美。結跏趺坐於仰蓮圓座上。圓座置於獅背之上。獅子的大體造型和佩飾以及左側高浮雕的獅毛表現,確認造像為文殊菩薩。在故宮博物院留存的240多件河北曲陽造像精品中,文殊菩薩騎獅像僅此一件。

  

上海博物館新展出五件佛教石刻造像,展期2年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