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批技術,激活一個產業,撬開一個市場——人才引進的“鏈式裂變”效應正在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內上演。
4年前,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張怡博士攜國際前沿技術加盟黑龍江天晴幹細胞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幾年時間,這家在幹細胞行業內屬於“小字輩” 的企業就實現了發展“三級跳”:建成亞洲設計產能最大幹細胞庫,成為黑龍江省幹細胞工程技術中心、首家新三板掛牌的幹細胞企業,獲批老年性疾病幹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海外歸來的張怡博士不僅領銜為“天晴幹細胞”收獲了23項國家專利,還填補了黑龍江在幹細胞儲存、研發應用領域的空白,開辟出一片充滿希望的新興生物醫藥產業藍海。
抱著看一看的態度來到哈爾濱考察創業環境,讓張怡沒想到的是,哈爾濱成了她看一次、戀一生的城市。
“回國後,從沒想到會到東北發展,但這幾年的經曆讓我感受到哈爾濱的確是一塊創業的熱土。”8月14日,張怡在位於哈爾濱科技創新城的公司實驗室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在幾天前,張怡率領的研究團隊與哈醫大楊寶峰院士工作室聯合完成的“長期儲存與複蘇培養免疫細胞技術”,被行業專家認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多項創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幹細胞技術研究與開發是國際最前沿高新技術,一些無法徹底治愈的疑難疾病有望因幹細胞技術而徹底治愈,甚至還可以幫助人類實現延長生命的願望。因此,幹細胞庫也被稱為“生命銀行”。
建造一座標准的幹細胞庫並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張怡的願望。2008年,張怡從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威斯裏大學讀博士後從事神經發生和損失研究,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接受抗病毒技術培訓,並在回國後擔任美國瑞傑奧生物醫藥公司駐北京機構的首席科學家。張怡長期從事幹細胞科研和臨床實踐,在幹細胞治療軟骨損傷、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幹細胞治療老年癡呆、幹細胞幹預人體衰老等領域擁有多項世界領先技術。
2012年,剛剛成立不久的黑龍江天晴幹細胞股份有限公司在獵頭公司的幫助下找到了張怡,希望她能加盟,一起做一番事業。“當時黑龍江在幹細胞研究方面是一張白紙,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省份。再說我從沒去過東北,家人更希望我回到長三角創業。”祖籍浙江寧波的張怡說,“但創業的感召和企業的誠意打動了我,那就到哈爾濱看看吧。”
讓張怡沒有想到的是,哈爾濱成為她看一次、戀一生的城市。張怡擔任了黑龍江天晴幹細胞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和首席科學家。在這裏,她和同事一起建起了亞洲最大的幹細胞庫及研究基地,攻克了幹細胞治療軟骨退行性病變的國際前沿技術,組建了黑龍江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獲得了“臍帶組織塊凍存方法”等23項國家專利。
“我們的細胞庫不僅規模大,技術也是國際領先。”張怡說,“細胞庫同時配建的研發中心可承擔各種細胞提取、分化、誘導及臨床前的中試研究。”
“哈爾濱獎勵給我的人才公寓,細心到連筷子都准備好了!”張怡說,“哈爾濱,是我施展理想和抱負的最好舞台。”
目前,黑龍江天晴幹細胞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一流的集幹細胞科研、儲存、臨床應用於一體的綜合企業,組建了以張怡為首的由30多位博士、碩士組成的生產研發團隊,並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等頂尖學府簽訂了幹細胞技術合作協議,始終與國際最先進的幹細胞技術保持同步。
“我們在幹細胞國際熱門技術——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研究、幹細胞治療神經損傷研究、幹細胞治療心肌梗死研究、高效NK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研究等領域均有科研立項,有些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張怡說,“我相信在未來的幹細胞研究領域,一定會有龍江人的貢獻。”
2015年,“天晴幹細胞”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首家掛牌的幹細胞企業,引來國內外資本的競相追逐。可以說,正是張怡的到來,讓黑龍江幹細胞產業從白紙一張到占據國內市場一席之地,只用了短短不到四年。
同一年,張怡還拿到了哈爾濱市獎勵給她的一套人才公寓的鑰匙。“三室二廳的房子,精裝修,連家電、筷子都備好了,政府招攬人才的細心可見一斑。”張怡說,“有了家,意味著我已經是一個哈爾濱人了。今後,我和家人可以在哈爾濱團聚了。”
在張怡看來,幹細胞研發應用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而地方政府對這一產業的扶持更讓她信心十足。“‘天晴幹細胞’迅速成長與地方政府的大力幫扶密不可分,我很慶幸把創業的戰場選在了哈爾濱。”張怡對記者說,“這裏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能施展理想和抱負的最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