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堅
過去一周,香港有兩件事對於香港政治演變具有指示意義。一件直接同正在展開的第六屆立法會競選相關,一件直接同正在展開的遏止「港獨」行動相關。
八月二十六日,香港大學舉行新生入學禮。校長馬斐森在儀式結束後,特地向媒體宣讀香港大學管理層關於「港獨」問題的聲明。一方面,稱「港獨」不切實際,不符合香港大學的最佳利益,香港大學絕不容許暴力以及帶仇恨或冒犯性的行為進入校園;另一方面,重申學生享有「一國兩制」賦予的言論自由,包括「討論敏感議題或具爭議性的事件」,不會把在校內宣揚「港獨」的學生送到紀律委員會。
遏止「港獨」任重道遠
在香港的高等院校中,港大率先發表上述聲明,不無為其他大學在同一問題上定調的用意。其他大學很難不仿效。於是,在大學管理層表示不贊同「港獨」的幌子下,激進學生團體理直氣壯地在校園宣揚「港獨」,這將成為從現在起至今後相當一段時間裏香港高等院校的一道刺眼的風景。因此,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陣營必須明白,遏止「港獨」任重道遠。
與此同時,第六屆立法會競選活動接近尾聲,卻在建制派中爆發「內訌」。
八月二十五日晚,新界西選區的自由黨候選人周永勤突然在電視選舉論壇上宣布「棄選」,理由是他及其身邊重要人受威脅。隨即,一段關於該選區另一位候選人何君堯的義工的錄音曝光,內容是部署二三十人「狙擊」周永勤出席競選論壇而給何君堯以支持。
八月二十六日,何君堯召開記者會,澄清助其競選的一位義工在錄音中所謂「狙擊」係選舉用語,無刑事成分,何況,他認為競選是比拼政綱,故叫停有關部署。何君堯質疑周永勤「處心積慮、自導自演」,旨在阻撓其當選。在記者會後,何君堯向警方投訴,要求後者深入調查這一事件。同一天,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周梁淑怡、劉健儀也召開記者會。田北俊稱,他兩度與周永勤通電話,詢問後者所受威脅來自何方?但是後者不願說明。田北俊稱,據他判斷,不是來自何君堯,也與中聯辦無關,卻不排除來自某一方面。自由黨這三位領袖人物還向廉政公署報了案。
八月二十七日《明報》社評稱:「事態發展到這個階段,嚴格而言已非周永勤個人的事,自由黨事前是否知悉、該黨的立場如何都有必要解釋,特別是周永勤帶暗示的指控,還涉及選舉的公平,也關乎香港的聲譽。」「首先,周永勤受威嚇而棄選,這是對他不公平,若他挺身對抗,披露詳情,公權力和市民會給他應得的公道。其次,周永勤拋下威嚇指控之後,撒手而去,對何君堯不公平,因為何承受着不明不白指控,百詞莫辯。第三,有學者分析事件矛頭直指何君堯,對何的選情造成衝擊,進一步發酵,會使市民覺得參選自由受威脅,造成恐慌情緒,或對泛民陣營選情有利,而自由黨獲得同情分。第四,香港立法會選舉有候選人因為遭到威嚇而棄選,而整件事含混不清,會影響香港在國際社會的形象。」
距九月四日投票日不足一周,無論廉政公署還是警方再有能耐都不可能在投票日前解開這一事件的真相。投票結果將會證明,這件事對於相關人士的選情不過是「茶杯裏的風波」。然而,事件反映建制派內部矛盾激化,對立法會選舉之後的香港政治演變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自二○一二年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以來,自由黨與建制派其他政治團體之間的關係就頗敏感。究竟是因為對行政長官人選不滿抑或有更深刻的原因?一直是一個吸引香港政界和媒體關注的問題。
建制派應大局為重
自由黨的前身是啟聯資源中心,創立於一九九三年,是香港的一個重要政治團體,對於香港回歸祖國發揮了應予充分肯定的積極作用。二○○二年七月特區第二屆政府試行主要官員政治問責制,同時,時任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和時任民建聯主席曾鈺成,應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之邀加入行政會議,旨在加強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間合作。一年後,田北俊辭去行政會議非官方議員,自由黨撤銷對特區政府關於《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議案的支持,反映當時仍被稱為「愛國愛港陣營」的建制派內部在重要政治問題上存在着不容易調和的分歧。
從第三屆政府開始,「建制派」這一新標籤取代「愛國愛港陣營」。準確地說,「建制派」是一個應以愛國愛港中堅力量為核心的統一戰線,其中,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之間不乏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和若明若暗的思想分歧。
周永勤自稱受威脅事件如何收場?是被今後香港政治波濤掩蓋不了了之,抑或當局將交代深入調查所獲得的真相?這一問題不可謂不重要,但更重要的無疑是自由黨與建制派其他政治團體的關係如何變化。
遏止「港獨」是「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的題中應有之義。「一國兩制」與時俱進是不可阻擋的。建制派各政治團體應以大局為重求同存異。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