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范一夫山水畫巡展 “泉壑情深”第二站深圳舉行

2016-08-30
来源:香港商报

  “泉壑情深——范一夫山水畫展”繼2015年在中國美術館的首展引起巨大轟動,吸引多達數萬觀看人次後,“泉壑情深——范一夫山水畫巡展”深圳站將於2016年9月1日在深圳美術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為巡展的第二站,展覽日期將持續至9月11日。

  旅法20年未離中國根

  1963年出生於北京的范一夫,幼年即師從國畫大師劉繼卣學習工筆重彩,專攻鳥獸、仕女,繼而師從其父范曾,系統研習白描人物。1988年東渡日本,深入學習東方藝術史三年有餘,主攻東方藝術史。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又隨父母親定居法國巴黎,徘徊歐洲藝術之都20餘年,對西方美學的發展脈絡和藝術表現反複體會,認識深刻。在將東西方自然觀和美學思想不斷比較和思辨的過程中,范一夫潛心山水繪畫的創作和研究,逐漸形成了抽象與具象相結合,清健秀挺的獨特畫風。

  旅居歐洲20年間,范一夫也曾經曆艱難的孤寂期,默默無聞地創作,自己與自己對話,但是,他始終沒有離開中國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

  范一夫曾經說過,旅居法國,吸取西洋繪畫的精粹,並不意味著放棄中國的藝術和文化,相反,可以站在一個全新的文化視野上進行中西文化的比較和審視,以此來反觀自己祖國的文明,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從心態上更加趨近中國的藝術和文化。

 

  自然融合東西繪畫理念

  隨著不斷磨礪,他走過了程式化畫法的青澀階段,逐漸形成個人清健秀挺的畫風,頗得傳統意蘊。長期遊走在東西方之間,范一夫擅用中國的水墨畫筆法,繪就法國各地山風輕漾、樹木搖曳的旖旎風光。他的作品雖以古典水墨筆法、形式出現,卻始終有一股清新回旋其間,令人不覺時代差異;雖處處是歐洲風景,卻隨處是中國筆墨、中國山水之經營。墨分五彩,范一夫以筆墨為媒材,不囿於地域文化界限,將山水遊曆體驗繪於宣紙之上,清健淡雅,秀麗挺拔,層巒疊翠,飄逸俊朗,體現出其在創作中眼光的開拓性以及對自身身份的認同和回歸,更為其創作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范一夫的創作視角,始終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為立足點,以融貫中西的觀摩視角探究山水畫的發展,以中國傳統繪畫手法描繪中法的名山大川,呈現出對東西方繪畫理念的自然融合。他以現實寫生為源泉,又不為其所拘泥,將山水遊曆的體驗及感動潑墨於宣紙之上。其作品雖仍以傳統筆墨丹青為媒介,卻首先通過全景式的渲染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震撼,又以虛實相間的布局,五彩墨色和恣意的筆法,構建曠逸空靈的詩情化境。其審美理想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又超越了地域文化界限而寄托於大千萬象。

 

  集中展示近年山水畫作

  范一夫思想境界的變化是在迥然有異的東西方文化比較和不斷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他在有形中追索無形,在無形中凝練與純化有形。正如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以形媚道”。他的《野水蒼茫》,其墨象渾然,似臻抽象化境;《北峰真與天相接》則撲朔迷離而又山骨隱顯,雄奇俊逸,氣冠群峰,其審美理想寄托於大千萬象而又躍然於紙上。

  1999年,范一夫於巴黎藝舟山房畫廊舉辦首次個人畫展,展出西歐風景寫意作品,開始在藝術界嶄露頭角。而後,范一夫的水墨個人山水畫展漸趨頻繁,作品在歐洲、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國內多地展出,受到藝術評論家和藏家的認可和欣賞。 范一夫說,中國有句古語: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維系靠的是文化。如今,中國正走在富強之路上,人們更加追求具有文化性質的生活方式,日益對中國傳統中的精致文化感興趣。人有了財富之後多一些修養,多一些平常心,懂得什么是尊重,心境開闊,眼界自然寬廣。

  本次展覽將對范一夫近年來創作的山水畫進行又一次集中展示,全面呈現藝術家的創作發展思路以及學術探索成果。此次展覽將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盛宴,亦是對藝術家創作理念上的一次梳理與升華。

  業界評價

  自然意象與生命感動的結合

  一夫以現實寫生作為山水造境的源泉,他妙寫一樹一石而又不為其所拘泥,將藝術的廣角關注於山川的氣勢與宏闊的景象,無論是漫天鋪陳的山地雪景,還是叢樹掩映的青山家園,抑或是煙波江上的峰巒遠岫,不同的視角構建出不一樣的新象。他的山水將自然意象與生命的感動結合起來,在“造化”和“心源”之間可以“通靈”。——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館長

  一夫的作品,除了帶給我們純粹的審美感受之外,也揭示了畫家對繪畫本質的幾乎令人驚歎的內在思索。他的繪畫避開了兩座原本也是非常堂皇且具有誘惑力的暗礁:沉迷於國畫令人欽佩的過去或是反常地脫離西方繪畫最卓越的規則。——弗雷德裏克·密特朗 法國前文化部長

  一夫先生以筆墨為基調的山水畫,表現出簡靜淡雅的情致,淡雅中卻也墨分五色,層次鮮明,山石疊翠,草木華滋而躍然紙上。或許其東西遊曆的經驗,使胸中丘壑多了一份超越的靈性。——黃智陽 台灣華梵大學美創系教授

  基於對文化根源的透徹了解

  在范一夫的山水畫作中,可以讀出家國天下的情懷、現代文人的情愫。他沒有把自己置身世外,而是以充沛的學養積累和通變求新的創作意識,勤於學而遊於藝,灑脫豁達、慎思巧行,在“現實世界的無我和理想國度的有我”的終極思考中遊曆前行。 ——唐斌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 藝術史博士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我們找到了范一夫創作的思想動力源泉: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范一夫信仰道教與否無關緊要,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來,他的繪畫創作是基於他對文化根源的透徹了解,不過,盡管如此,他仍然有個人的風格、自己的技術語法。而且所有這些不斷地促進他創作出精彩的作品,持續喚起人們夢想進入他的畫卷的熱情。——克裏斯朵夫·柯孟德 法國著名漢學家 人類博物館副館長

  在這些作品前,我們仿佛聽見微風拂過樹梢、海浪拍打岩石、群鳥高飛展翅--種種天籟之聲。一夫的筆下,畫家的性情依稀顯現。他是一位與自然和諧共鳴的才能卓越的藝術家。——吉耶梅特·古隆 土倫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