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vanityfair日前撰文指出,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發展似乎讓Uber等出行共享服務公司陷入兩難境地。如果固守現有核心業務,但無人駕駛技術終將到來,諸如汽車制造廠商以及高科技公司也會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如果大力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也會影響到Uber的核心業務營收。現將原文編譯如下:
僅僅在幾年前,Uber業務尚未上線之時,公司市值可以說是零。然而經過短短幾年的飛速發展,目前Uber市值已經達到680億美元。但是即便如此,有朝一日Uber市值再次歸零也並非不可想象。事實上,Uber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一點。Uber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在接受BI采訪時就坦率指出,對於一個出行共享服務公司來說,在面對無人駕駛汽車這項技術時顯得特別脆弱。卡拉尼克明確告訴記者,“世界要向著自動駕駛技術方向發展。如果這些發生了,而我們並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將會發生什么?如果我們不是自動駕駛的一部分呢?那么未來的車輪就會迅速地超越我們,將我們遠遠拋在腦後。”
卡拉尼克並不是開玩笑,他所述的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諸如Uber、Lyft以及Juno等出行共享服務公司不能夠與時俱進,就會被自動駕駛技術所顛覆,如同它們顛覆了傳統出租車行業一樣。要理解這一點,你需要想象一下未來,而事實上,我可以明確告訴你,這種未來將很快發生。
目前,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討論在美國已經司空見慣,各種言論讓人雲裏霧裏。有人稱這種技術將在一年內實現,而有的人認為完全實現需要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而我個人的看法是,它會在五年內成為現實。想想現在與多少公司和研究人員在為這項技術努力,想想他們是如何快速克服已知障礙。從安全問題的解決到相應的立法,技術成熟的時間表只會一再壓縮。在一些國家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成為現實。上周,一個名為NuTonomy的初創企業已經在新加坡推出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租車服務。
因此,就目前形勢而言,自動駕駛汽車將在未來十年內改變美國社會現有的交通形式,而其將會以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改變整個社會。首先,我們大多數人不再需要擁有一輛汽車,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會租用自動駕駛汽車的使用權,就像我們現在閱讀數字書籍,訂閱音樂或電影一樣,我們能夠在自家的客廳裏享受數字內容,但這些內容卻存儲在遙遠的雲服務器上。同樣,我們將通過手機應用或服務來使用這些汽車,這與目前Uber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
當一切成為現實之後,汽車也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其不再是配置一個方向盤和五個座椅的普通交通工具。自動駕駛汽車或將配置沙發和電視,在長途旅行中用戶就可以看電影打發時間。或者你可以想象在汽車裏會有床,也有可能車內還將配置健身器材——跑步機或運動自行車。送貨車輛將不再需要司機,而僅僅是配置輪子的集裝箱,或者也有可能是無人駕駛飛機。
如果汽車成為移動工作空間,那么辦公室的概念也將隨之發生改變。諸如IDEO等知名設計公司曾設想小型巴士般的移動會議室,配置會議桌和椅子,員工可以決定當天到哪裏去工作,譬如周一去沙灘、周二去公園等等。
不再擁有汽車還有更多的好處。我們不再需要停車場、諸如尋找目的地、加油、罰單等隨之而來的一切煩惱都將煙消雲散。一些統計表明30%的司機都有尋找停車位的煩惱。而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它們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實時通知其他車輛何時其停車位可用,從而實現自主停車。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一旦無人駕駛技術成形,市內停車位也將成為過去,所有車輛將在城市外圍等候乘客召喚,從而大大減輕市內交通擁堵。
在美國目前估計有8億個停車位,這也意味著停車位將會被大量空置。有人設想,閑置的停車場將會成為市內農場,而家庭內的停車位將會改造成大花園。超速行駛以及醉酒駕駛等行為將被根除,而根據位置建立起來的房地產營銷概念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居民不再需要考慮通勤問題。
那么諸如Uber以及Lyft等公司如何融入這個世界?是什么讓2009年成立的Uber成為一個市值達680億美元的公司。是因為其創始人找到了更為有效的連接乘客和出租車駕駛員的方法。這種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連接方式要比調度員使用電話召喚出租車更為有效。隨後Uber將這種概念擴展,使得人人都能通過手機應用成為出租車司機。這也就是為何投資者會向Uber投資多達87億美元的原因。
但是我們需要清楚的是,Uber並沒有將乘客直接連通到汽車,它僅僅是將乘客與司機相連。當這些司機換成行車電腦後,Uber的重要性和價值就會大大折扣,其就會淪為一個尷尬的中間人角色。
卡拉尼克對於這種事實非常清楚。他在接受BI采訪時就指出,“我們絕對不是要造汽車,我也不清楚誰將擁有自主車隊。”這種機會屬於所有希望不被自動駕駛技術消除的公司。
這種競爭遊戲每時每刻都在各個行業上演。在過去,汽車制造商之間持續競爭,現在,就像《紐約時報》等傳統媒體與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競爭一樣,汽車制造商開始與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公司進行競爭。Uber為保住其市場地位,開始大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目前正在匹茲堡市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而在這個全新的領域,Uber的競爭對手既有像NuTonomy和百度這樣的自動駕駛汽車初創企業,也有現有的汽車制造商福特、寶馬、特斯拉以及奔馳,更有蘋果和穀歌這樣的高科技公司以及著名大學。洛杉磯出租車委員會主席埃裏克·施皮格爾曼(Eric Spiegelman)指出,“在目前這個世界裏,每一家汽車制造商以及每一個科技公司都有自己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理解。” 過去幾年,施皮格爾曼一直在研究無人駕駛汽車將如何改變美國城市現狀。他指出,“這就像1999年出現了一家音樂查找服務商Napster,然而很快出現了50多家同樣業務的公司。”事實上包括Uber在內,這些相互競爭的公司都一樣脆弱,就算是福特不能搶得先機,也有可能被穀歌或者某一家初創企業根除。
如果這些高科技公司和汽車制造商開發出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那么Uber以及Lyft在其中該將扮演何種角色呢?當然,他們可以將乘客與汽車直接相連,但是這樣做,他們可能會想從汽車制造商的營收中分得一杯羹。毫無疑問,蘋果的蒂姆·庫克肯定不願意自己的營收被Uber拿走20%,特斯拉的伊隆·馬斯克不會樂意,而奔馳也不會同意。他們會想通過自家的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汽車服務。
無人駕駛汽車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有優點也有缺點。目前每年死於車禍的有130萬人,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而無人駕駛技術將使得車禍死亡率最終下降至零。用戶不再需要學會開車,而尾氣排放等汙染也會有明顯下降,殘疾人也可自由使用汽車,道路擁堵將大大減緩。
當然,也不可避免會有負面影響。黑客有可能遠程入侵並控制汽車,對道路安全造成威脅。用戶隱私也會出現隱患,可能其行蹤會被智能手機記錄並跟蹤。更嚴重的是,自動駕駛技術或將造成現有大量人員的失業。目前全美有350萬卡車司機,將會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而消失。此外,諸如加油站員工、駕校教練、高速公路巡警以及通過Uber謀生的人都將會失業。
對於Uber來說,其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有一個顯著優勢,就是其寶貴的用戶數據。相對於其他汽車制造商來說,這是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施皮格爾曼解釋稱,“無論是無人駕駛汽車還是司機駕駛汽車,出行共享服務能夠有效工作的重點在於一定量的使用率,他們稱之為‘密度’,使用服務的客戶希望隨時隨地有車前來。”他強調,目前Uber已經有了密度,這相比於福特和特斯拉是極為重要的優勢。但他也補充指出,“誰知道這種優勢將持續多久?”
卡拉尼克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固有優勢和面臨的挑戰,並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延續其生理。最近Uber收購了Otto,後者是一家90人的初創企業,致力於“重塑交通方式,研發自動駕駛卡車”。
目前看來,Uber面臨著兩難境地:他們必須主動改變,但會影響現有的核心業務。但是如果按兵不動,其他企業也會這樣做。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企業能夠適應變化而生存下來。喬布斯在2007年發布iPhone,完全意識到這將會影響到蘋果的核心產品iPod。但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堅信蘋果將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但還有一些公司始終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寶麗來就是其中的一員。這家相機制造商市值一度達到數十億美元,也認識到其核心業務即將被數碼相機所蠶食,但公司高管始終無法及時適應。寶麗來前首席執行官加裏·T·狄卡米諾(Gary T. DiCamillo)在談及公司無法適應未來時指出,“我們知道我們需要更換風扇和皮帶,但機器無法停止運轉。我們不能停下機器的原因是即顯膠片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其帶動所有的營收。”事實上,Uber以及其他出行共享服務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680億美元的高額市值帶給卡拉尼克以及其競爭對手的問題是是否能夠及時適應未來。(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