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投資理論取向,這些理論取向每每因應個人背景而有所不同。當在實際投資決定時,又因不同人接收及理解信息不同,投資決定就更多變化。
在眾多投資理論取向中,其中一個有名的是「空中樓閣理論」。該理論由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該理論完全拋開股票的內在價值,反之強調心理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凱恩斯認為投資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價格購買某種股票,是因為投資者相信有人將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
凱恩斯又以一個選美比賽的例子,解析這理論之概念。該例子假設有機構在報上發表了一百張美女照片,要求參賽者選出其中最美的六個,並給命中率最高的參賽者頒獎。在這種競賽規則下,為了獲勝,每一參賽者都不會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來評議,而會根據他對別人審美觀點的推斷來選美,只有這樣,參賽者自己才能獲獎。所以為了獲獎,參賽者都必須服從大眾的偏好。
根據凱恩斯的分析認為,股票價格乃代表股票市場的平均預期,循此所得的股票價格,只是群眾心理之產物。對投資者而言,願意為一項投資而付出一筆支出,是因為他們相信能以更高的價格把有關投資賣給別人,其中所投資物品的實際價值,其實不太重要。換句話說,投資就成了博傻遊戲。
在股票投資中,專業投資者想要在投資中獲利,就必須了解一般投資大眾的思維方式,而群眾的樂觀或悲觀心理,便促使股市形成上漲或下跌的趨勢。因而獲利之道,就在於能否搶先其他投資者一步作買賣。
英國格林多大學財務學首席講師
財務學學部主任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