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香港故事 | 风雨无改 爱心老板3年为长者派饭

2016-09-27
来源:香港下午茶 周文菁

  每逢周二及周四早上9点半,位于香港油麻地砵兰街的“功夫点心”店门外,3年来都排着长龙,近百名长者每人手上拿着筹号,有秩序地免费从派饭人员手中接过店里刚出锅、热腾腾的排骨饭。“今天还有橙送呢。”长者们都露出了一脸满足的表情,100个饭盒在半小时内便一一派完。

  在人群中,有不少是街头露宿者,也有一些行动不便的长者,有部份更已年近90岁。一个排在较前面的婆婆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到这里领饭已逾3年。“刚开始时不用那么早到,人较少,后来越来越多人,我现在每次都要提前早上6点钟到这里排队。”

  “每个星期都有两款不同的饭,有鸡饭和排骨饭,我每次领了饭后,会分作两份吃,一份作为午餐,一份用作晚饭。”一位身型瘦削的许婆婆说,她食量不大,一个星期有两天可以免费解决吃的问题,这个派饭活动很有意义。记者问她,知不知道背后是谁派饭?许婆婆表示,“我也不知道老板是谁,很感谢他,店员对我们也很好,很礼貌。”

  另外,现场也看到两名工作人员,他们一个负责派饭,一个帮助维持秩序。其中一名逾70岁的义工张女士表示,她是附近一家曲艺社的会员,退休后便一直从事长者义工服务。“我一直在这区做义工,有一次经过这里,刚好遇到这个派饭活动,由于人群很多,情况也有些混乱,于是自动请缨,负责维持秩序。”张女士说,“公公婆婆们有讲有笑,几年下来,大家已很熟稔,这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聚脚地给他们。有时曲艺社有活动,我也会拉他们去参加。”

  在好奇心驱使下,记者后来找到了这个派饭活动的两位老板马天明、马天聪两兄弟。马天明说:“3年前我们在那区开了一家点心店,发觉附近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公公婆婆,有部份长者要靠手推车拾纸皮维持生计,我作为食肆负责人看到这样情况,心想如何帮一下他们,最后决定派饭给这些公公婆婆。”

  “派饭是最简单直接,可以帮助解决温饱问题,结果一直派了3年,口啤好好,风两无改。”马天聪说。

  马氏兄弟表示,相对于直接捐钱做公益,派饭可以直接“到胃”。“有时捐钱给公益团体,他们如何用这笔钱,我们无从稽考,也看不到实果。但民以食为天,三餐一定是要的,看着公公婆婆可以带着微笑领饭盒,直接受惠,派饭这种方式会更有意义,也更温暖。”

  “功夫点心”现时逢周二和周四派饭,周一、周三、周五派包点,3年下来,已分别派出38400个盒饭以及28800个包点,点心店早上8点开门,9点半已准备好要派发的饭盒,为了应付繁重的工作量,厨房也额外聘请了兼职员工。“店铺员工虽然工作量增加,但他们也没怨言,大家都佷团结,希望做好这件事。”马天明表示,该公司一向推行关爱的企业文化,希望企业像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大家庭。

  现年40多岁的马氏兄弟,本身也是“屋村仔”出生,白手兴家,时下是一家拥有逾1000名员工的集团老板。“我常在想,如果员工都视公司是一个大家庭,投入地工作,这一定会比原子弹威力还要强。”马天明说,希望在公司推行一种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

  马天聪认为,最重要是不要当员工是机械人,要给予尊重。“有一次公司有个阿姐(资深女员工)脚痛得厉害,想要辞职,医生指她尿酸过多引起,我知道了她的情况后,送了一双运动鞋垫给她,还瞒着她没说是新买的,后来她用了一段时间,果然脚痛问题解决,也可以留在公司继续上班了。”

  谈及多年来从行善过程中领略的心得,马天聪分享经验说。有一次在街上,帮助一个90岁的婆婆用手推车推着纸皮,婆婆没有子女照顾,也没有拿政府的资助,自力更生。“婆婆推着车转左转右,然后把车准确无误地泊好在路边,比很多小伙子都出色。”马天聪说,那一刻他领悟到人生没有所谓绝对的高潮和低潮,在旁人眼中婆婆可能无依无靠,但对婆婆而言,却仍然充满着生命力。

  除了派饭外,马氏兄弟平日也从事其他公益活动,比如每天派鸡给长者中心,马天明说,他很多公益工作对象都是长者。“长者是最需要关心的,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作为好榜样,让下一代、公司年青人也可以传承中国人的‘孝道 ’。”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