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港式蝸居 | 香港居大不易:9平方米劏房月租6000元!

2016-10-11
来源:香港下午茶

  香港劏房租金節節上升! 9日,本港關注劏房團體公布一項研究表明,今年劏房租金綜合指數錄得398點,較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四;劏房租金升幅遠超包括甲類私宅在內的其他單位,加劇了近20萬劏房戶租金壓力。

  據調查,今年劏房漲價情況屢見不鮮。如葵涌一間劏房,2年前仍以3000元租住100平方呎(9.29平方米)的單位,惟去年業主稱要裝修后再續租單位,租金卻升至6000元,“業主經常說你不租就搬走吧,外面很多人等著租”。而那些設有小鐵閘、消防系統的劏房,150平方呎索價5000至8000元不等。

  香港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1平方呎

  劏房租金年升幅最大

  全港關注劏房平臺研究負責人昨于記者會表示,過去3個月以來,透過實地測量、訪問租客、批則核實等專業研究方法,于中西區、觀塘、土瓜灣、葵青、荃灣等劏房集中地區調查居住在29個單位中的68戶劏房戶之租金、電費、起租期和居住面積等。

  上述調查收集一個住宅內所有劏房單位的租金,比對該單位同期的應課差餉租值,再將兩者的差幅計算入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得出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結果顯示,2016年劏房租金增幅嚴重,劏房租金綜合指數錄得398,較去年的350.5上升一成三;而同期本港私人住宅甲類租金指數只上升7.4%,兩者升幅差達1.83倍,證明劏房租金升幅遠超其他單位。

  另外,由于部分劏房業主特意提高租戶每度用電量收費,如將租戶需要繳付的電費計算入租金,劏房租金計電指數將大增至409.1,比對同期私人住宅甲類租金指數的190.6,兩者更相差2.1倍。

  劏房租金今年升幅遠超包括甲類私宅在內的其他單位

  劏房戶工資難追租金

  劏房租金今年升幅最大,加劇了近20萬戶劏房戶租金壓力

  上述平臺召集人提醒,雖然劏房租金升幅大,但劏房戶工資卻遠遠追不上。據特區政府文件顯示,今年6月份全港平均工資較去年同期只上升3.3%,劏房租金卻一加幾百甚至上千,令租戶生活十分困難。而關愛基金的“N無津貼”更被取消,對劏房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根據團結香港基金最新發表的《“房屋市場前瞻及土地供應策略”研究結果》,未來5年內,本港公營房屋供應仍落后于預計三成,僅有10萬個公屋單位落成,加上自今年迷你倉大火后,政府加強了對工廈違契單位執法,故劏房戶正面對“前無去路,后有追兵”的情況,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劏房戶住屋需要。

  全港關注劏房平臺建議短期內政府應繼續發放“N無津貼”,先解劏房戶燃眉之急,并設立過渡性房屋“侖居”,供輪候公屋的劏房戶暫住。而閑置校舍就是理想設立“侖居”的地方。據審計署報告,本港有29間大多位于港島及九龍區的閑置校舍。其中,兩間是位于觀塘道的前圣若瑟英文中學校舍及啟業邨內的前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校舍,自從2011年閑置至今已達5年,此等閑置校舍應可改建為“侖居”,每所校舍可照顧到60個家庭。

  葵涌一劏房內環境惡劣造成細菌積聚

  梁先生居住的劏房只夠擺放一張碌架床

  63歲的阿雄住在一間1.5平方米的“籠屋”內

  劏房人家

  租客自述憋屈生活

  每個人都想有高床暖枕,但在香港卻有一批人過著“廚廁一室,一家幾口同睡一張碌架床”的日子。楊女士就是這批人中的一個,一家四口,同住70平方呎劏房。這樣的劏房戶香港有近20萬!

  楊女士一家四口同睡一張碌架床

  70呎劏房住埋一家四口

  楊女士透露,由于丈夫失業,家庭月入由萬多元減至6000元,而劏房租金已占一半。又提起政府取消“N無津貼”,令家庭環境雪上加霜,她感到不知所措,更一度哽咽無言。

  如今,楊女士一家大細四口人,租住在荃灣川龍街的?房內,月租3850元,不久前曾遭加租200元(未計水電費,每度電為1.6元)。70平方呎劏房內,包括廁所、一張兩層高碌架床和一部小電視機及雪柜等基礎用品。她說,與丈夫及兩兒子居于此處已4年多,由于方便兒子上學,故一直沒有搬家,亦沒有尋找其他劏房。以往丈夫未失業時,家庭月入有1.6萬元,但現時只靠她當兼職、鐘點等養家,月入只有5000至6000元,生活捉襟見肘,加上兒子的交通費、午飯費等,現在每個月都在“食老本”。

  被問到平日房內生活,楊女士直言,空間太細,根本不想留在房內。18歲的大仔睡上格床,9歲的細仔則與夫婦二人同睡下格床,細仔在摺臺上做功課或到附近社區中心玩樂,大仔則“自己搞掂”。雖然房內空氣不流通,但細仔亦感到忽冷忽熱,為防他感冒,故無辦法開冷氣。

  提起丈夫,楊女士再度眼紅紅。原來,他已失業三個月,原于廚房工作的他有適合工作便申請,但至今仍未有回音。加上政府取消了“N無津貼”,令家境雪上加霜。

  輪候公屋已兩年的楊女士,知道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年。因此,她目前什么也不想,只想盡快上樓,并希望政府多關注基層人士的住屋需要。

  綜援一半交了劏房租金

  阿珍和女兒居住的劏房廚房與廁所就在鄰近,只有一簾遮擋

  毗鄰街市,劏房衛生情況十分不理想

  另一位居于河背街90平方呎劏房的阿珍,環境并不比楊女士好。目前,她與近兩歲的女兒依靠每月7000元綜援維生,因照顧女兒無法工作,而內地丈夫又失業。劏房每月租金達3500元,加上奶粉、尿片等,即使她每日到社區中心領餐“慳一餐”,女兒亦要食,她直言已有點運。

  由于毗鄰街市,劏房衛生情況十分不理想。“前晚凌晨3時多,看到有只手指尾這幺大的老鼠,嚇得我跳起來,開著燈也不敢睡,驚牠咬囡囡呀﹗”阿珍憶述自己的“遇老鼠記”激動起來。

  阿珍透露,就是住這樣的劏房,不足2年就已搬過2次,“第一次住在天臺閣樓,業主指僭建要我搬走。第二次是今年3月,業主說要裝修自住,業主更限她一個月內搬走。”她說,“好怕要我搬,一個女人要帶著囡囡,再找好一點我也租不起。”

  為了找新居所,阿珍撕過十數張街招廣告,而這些單位月租都要4000元以上,她根本無法負擔,幸好現址正好有人遷出,她才經社工轉介接觸到房東。房東十分可憐她的環境,愿意由月租3800元減至3500元。

  阿珍直言,她希望找到工作幫忙養家,但要照顧女兒實無辦法。即使朋友們勸她搬到較好一點的劏房,“住好的”,她亦覺得沒有需要及負擔不起。目前,她最大希望就是盡快上樓。(香港商報記者 葉佩瑜)

  小資料

  何謂劏房?

  劏房,即分間樓宇單位,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于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作出租之用,每個小單位的面積從幾十至200平方呎不等,最小的甚至可小至一個床位,大多有獨立廁所;亦有少部分只得共享公廁,甚至廚廁一室。

  劏房月租介乎數百至數千多元,租客一般為新來港人士、草根階層等,一般無法承擔昂貴租金、無法或正輪候公營房屋,故本港劏房居住環境雖欠佳,但仍有不少需求。另外,由于大部分房劏未有申請改建,可能涉及將主力墻拆去、地臺升高等,以鋪設排水系統,故會令樓宇結構出現問題,加上同屋住戶人數多,通道顯得較窄,亦較易出現消防問題。更有部分劏房附近有“一樓一鳳”(妓女將劏房用作賣淫場所),常常帶來安全問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