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3日晚,2016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這一次,諾獎似乎又玩起了跨界。在網絡一片對阿多尼斯和村上春樹的猜測中,獎項頒給了更多以美國搖滾、民謠歌手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卜戴倫。諾貝爾獎組委會表示,將這個獎頒給他是因為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的傳統中,擁有創造性的詩意表達」。卜戴倫出道超過50年,他創作的歌被視為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民謠作品,也曾被時代雜誌(Times)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卜戴倫曾如此評價自己「我覺得自己先是一個詩人,然后才是個音樂家。我活著像個詩人,死后也還是個詩人。」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曾為反叛文化代言人
卜戴倫出生於1941年,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卜戴倫在高中的時候就組建了自己的樂隊。1959年高中畢業后,就讀於明尼蘇達大學。在讀大學期間,對民謠產生興趣,開始在學校附近的民謠圈子演出,并首度以卜戴倫作藝名。
1962年,卜戴倫發表第一張專輯《Bob Dylan》,1965年,卜戴倫發行專輯《重訪61號公路》。卜戴倫在21歲時已寫下平生最著名的歌曲,一連問了12個沒人能答上的問題,這就是因電影《阿甘正傳》而被大多數人熟悉的《答案在風中飄》。而另一首歌曲《像一塊滾石》被權威音樂雜誌《滾石》選為「史上最偉大500首歌曲」的第一名。
卜戴倫多數著名作品都來自上世紀60年代的反抗民謠,也被廣泛認為是當時美國新興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為當時美國民權反戰運動的聖歌,例如《時代在變》。卜戴倫得到過包括格萊美、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和普利茲獎在內的獎項。2012年5月,卜戴倫獲得了由美國總統奧巴馬頒布的總統自由勋章。
此次卜戴倫獲獎,奧巴馬在社交網站「推特」的美國總統官方賬號上發文,對卜戴倫獲獎表示祝賀,稱卜戴倫是他最愛的「詩人」之一,獲得此獎實至名歸,奧巴馬還附上了卜戴倫音樂作品集。
打破傳統 獲獎各方反應不一
實際上,13日當瑞典文學院在記者會上宣布卜戴倫獲獎的消息時,現場的記者都大吃一驚,過后才報以熱烈掌聲。這位現年75歲的鄉村歌手過去也曾被提及有機會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但從未被視為有力競爭者。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達尼烏斯表示,文學獎委員會成員對把獎項頒發給卜戴倫的看法「極度一致」。「卜戴倫享有偶像地位。他對當代音樂的影響深遠。75歲的卜戴倫是英語文學傳統中的偉大詩人,如果回到2500年前,你會發現荷馬和薩芙創作詩歌本身就是為了讓別人聽到,也就表示這些詩歌是為表演而作,有時還會用樂器,就和現在的卜戴倫一樣。」達尼烏斯認為,卜戴倫的作品雖然是讓人「聽」的,但完全可以把它們當做詩歌來「讀」。
卜戴倫是惟一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音樂家,他爆冷奪文學獎引發全球文壇嘩然,認為他雖在音樂上取得成就,但畢竟不是文學家。事實上,卜戴倫長期以來均獲博彩公司青睞,列為奪獎熱門之一,但屢次失落獎項。今年,他以1:50的賠率依然獨樹一幟地出現在榜單中。
此外,卜戴倫的獲獎打破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傳統,傳統上,獲獎者的得獎依據是其出版的書籍,尽管卜戴倫出過一本詩集,一本寫生集以及一本回憶錄,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流行音樂領域。卜戴倫的獲獎創造了歷史,如同當年丘吉爾以二戰回憶錄、羅素以哲學著作獲獎一樣。
對於卜戴倫獲獎,各方反應不一。智利總統巴切萊特說:「很高興卜戴倫獲獎,我的青春回憶都與卜戴倫音樂有關。」
蘇格蘭小說家韋爾什則表示:「我是卜戴倫的粉絲,但音樂與文學截然不同,我感到憤怒。」瑞典文化作家斯文松則稱,瑞典文學院「為取悅群眾而頒獎給卜戴倫」。
20年前就獲諾獎提名
美國《紐約時報》說「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給了一個音樂獎」,更多人說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給了一個歌手。
其實卜戴倫第一次被提名諾貝爾獎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1996年,在艾倫金斯堡的大力舉薦下,卜戴倫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金斯堡的推薦信里寫道:「雖然卜戴倫作為一個音樂家而聞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學上非凡的成就,那麼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事實上,音樂和詩是聯繫著的,卜戴倫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幫助我們恢復了這至關重要的聯繫。」
業內自媒體人王小羊評述:卜戴倫的最大貢獻在於把音樂中歌詞的地位提高到了和音樂本身的地位旗鼓相當。台灣詩人、音樂人鍾永豐曾這樣評價卜戴倫的作品:他超越了美國民謠的地域性與本位主義,將其關照拉大至國際主義的視野,卜戴倫吸收、回應現代主義文學的能力已遠遠超出任何流行音樂的範疇」。
這麼多年來,有不少人認為從文學價值而言,卜戴倫的作品經不起細緻考察。他的意義,與其說是文學上的,不如說是交織在個人、民族、種族、性別的社會潮流中的。《紐約時報》作者Richard Goldstein可能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我不是卜戴倫的信奉者,他的文字不是神諭。我不是來崇拜他的,而是為了讓他更加复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