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年,市場將進入盤整階段,成交量萎縮將成為必然,價格總體平穩,但不排除局部回調的可能性。這種市況將給我們今年儲備的土地特別是‘地王’項目開發帶來很大的壓力。”某中型開發商營銷負責人坦言。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近期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出台房地產調控新規後,樓市明顯降溫,成交量、成交均價環比回落。“如果銷售持續收縮,未來‘地王’入市將面臨很大壓力。”該負責人說。據新華網
A
大批“地王”待消化
今年以來,全國誕生的“地王”超過200宗。在房地產調控態勢下,這些“地王”可能陷入尷尬境地。
克爾瑞研究報告中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共成交246宗單價、總價“地王”,預計今年“地王”數量將創曆史新高。“地王”集中在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其中合肥、南京、上海和杭州的土地市場火熱,地王數量均在20宗以上。招商蛇口是重金奪地開發商的典型代表,前8個月共拿下6宗“地王”,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南京等核心城市,總金額超過500億元。
未來“地王”項目入市將面臨市場成交活躍度、房價漲跌幅度的考驗。今年房企拿地成本明顯上升,需要未來高房價予以覆蓋。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10月11日,今年以來拿地最積極的50大房企拿地成本合計10459億元,合計建築面積為14374萬平米,平均拿地成本7276.2元每平方米。去年同期,它們的平均拿地成本僅為4761元每平方米,今年平均拿地成本上升52.8%。今年以來,一線城市住宅土地樓面價同比上漲72.2%,二線城市漲幅達86.7%;一線城市住宅土地出讓平均溢價率達94.6%,二線城市達65.23%。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未來一年的房價漲幅如果不到50%,手裏有“地王”的開發商將面臨入市難題,成本壓力和市場風險很大。
目前市場成交正在回落。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調控新政出台後,北京二手房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逆轉。購房客戶陷入觀望,有意願看房、購房的客戶大幅減少。著急出手套現的業主迅速增多,漲價業主銷聲匿跡,近50%的業主有降價意願。隨著近期市場降溫,此前房價漲幅較大的城市核心區的大戶型房源的房價開始松動。預計四季度北京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將持續回落,房價將企穩並回落。
B
“燙手山芋”之憂
在中國房地產發展史上,一些激進開發商扮演了“黑馬”角色。它們憑借高杠杆、高負債率大膽高價拿地,成功從區域型企業發展成為全國型龍頭企業。在本輪房地產調控中,“地王”是否會從“黑馬利器”淪為“燙手山芋”?
前述中型開發商營銷負責人表示,自己所在公司雖然也拿了“地王”,但目前對市場仍充滿期待。他分析,此輪調控旨在抑制投機需求,重在“止漲”而非“求跌”,樓市成交量雖然會大幅萎縮,但房價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價總體將橫盤整理。今年一線城市供地較少,一旦有供地,企業去搶很正常。“未來我們在拿地決策上會更加注重風險把控,優選風險可控城市和區域。營銷方面,將增加對市場的監控頻率,對各城市、項目的來訪、認購進行嚴密監控,以便及時應對市場風險。對於新拿的項目,將嚴格籌劃產品定位,精准定位目標客群,做出適合本地市場的高品質產品,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獲取利潤。”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企高杠杆拿地的風險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未來償債壓力增加,尤其是利息成本增加;二是土地成本加大,給後續的項目定價形成一定壓力。
償債壓力增加的同時,融資收緊的信號已出現,部分銀行收緊房企開發貸款,房企發行公司債也在趨嚴。中金標准數據總經理郝文嘉表示,部分企業在前期爭奪“地王”的過程中,激進拿地,如果後期融資收緊,再加上去化速度放慢,現金流將承受很大壓力。
明源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劉策認為,在政策收緊的背景下,房企首先要保證現金流的安全,在融資上多想辦法,以實現平穩“過冬”。如果資金確實不足,土地是稀缺資源,完全可以尋找合作方聯合開發,以減輕自身的資金壓力。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未來“地王”何去何從,要觀察土地價格和房價是否會下降。從過去幾輪“地王”的運作模式來看,遭遇市場變化時,首先要“趴著”,等待解套。“地王”的開發周期比普通項目長得多,部分房企在財務可支撐的情況下會選擇等待。其次是打造豪宅項目,爭取覆蓋拿地成本。
C
分化趨勢將加劇
市場人士認為,此輪調控將進一步加劇房地產行業的分化趨勢,開發商將強者恒強。
劉策表示,對於此前特別激進、高杠杆拿“地王”、現金流緊繃的企業而言,調控是一個很大的沖擊,甚至可能使這些開發商被淘汰。但對於經營穩健、資金實力強的企業來說,這是一次機會,可以在低位“撿漏”,通過並購做大做強。
面對調控壓力,資金實力強、融資渠道通暢的開發商可能繼續在熱點城市拿地、布局。有房企人士表示,在拿地方面仍會保持相對積極態度。中國的城鎮化空間很大,熱點城市是未來城鎮化的主戰場,仍將保持向上趨勢,土地的稀缺性仍較明顯。中國出現信貸危機、債務危機的概率極低,沒必要過於悲觀。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經理楊科偉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大房企無需特別擔心。未來資金鏈可能出問題的是小企業特別是地方性企業。如果到明年去庫存還是進程緩慢,估計就有一批企業撐不下去。
有分析師認為,在土地投資回報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一些握有地塊的開發商可能無法通過開發來賺錢,這將導致“賣身”求生的現象大量出現,A股可能出現地產股的賣“殼”潮。
中信證券研究員師陳聰認為,盡管部分城市可能出現房價下降,但資源價值整體仍具備吸引力,社會資金對於被低估的地產資源仍有興趣。部分房企如果此前沒有參與高價拿地,成本線比較安全,資產負債結構較合理,融資成本較低,則它們未來可能更具競爭優勢。
■相關新聞
10月北京樓市成交下滑40%
國慶期間22個城市集體上演的調控大戲已經有了效果。國家統計局10月21日公布的房價數據顯示,15個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房價走勢趨穩,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這一趨勢在微觀市場上得到了印證。中介機構的數據也顯示,截至目前,10月份成交量普遍下滑40%左右。
北京新增買賣客戶減少36%
“首付增加了300多萬,沒辦法只有退房。”首套房的貸款已經還清,市民陳女士原本打算換一套大一點的房子,由於新政出台,她的換房夢破滅了。9月底陳女士看上了一套130平方米的三居,總房款約800萬元,新政出台前,她的首付款為240萬元左右。9月30日新政出台,只要購房人名下擁有一套住房,無論購房人此前有無貸款記錄,普通住宅首付比例均不低於50%,非普通住宅比例不低於70%。如此一來,陳女士將面臨560萬元的首付款,足足多了320萬元。“本來首付就找朋友借了點兒,現在是徹底無望,只能退房了。”陳女士表示無奈。
“9·30”新政後,北京樓市的成交量和成交均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0月上半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環比增加1.2%,但上漲幅度趨緩,比9月漲幅減少3.7%。從成交量來看,北京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網簽量均出現40%左右的環比下滑。
“二手房市場上的新增買賣客戶量也在大幅下降,環比大概減少了36%,客戶購房意願明顯降低,市場需求減少,交易熱度下降,客戶已從恐慌購買狀態走出。”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表示,新增合同簽訂量、新增帶看量等數據也在回落,買賣雙方的博弈角色正在發生轉變,市場回歸理性、步入降溫通道的趨勢十分明顯。
“樓市四小龍”成交轉冷
原本樓市最火熱的“金九銀十”今年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距離調控“黃金周”已過去半月,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積極變化。
國家統計局10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從房價環比漲跌幅度看,天津、上海、南京、廈門、杭州、合肥等15個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房價走勢趨穩。與9月比,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10月上半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指數均有所降低。
合肥、南京、廈門、蘇州因上半年房價領漲全國備受關注,此輪調控也自然受到重點“關照”。調控後,“樓市四小龍”的情況如何?數據顯示,新政後南京新房認購量都在300套左右,相比市場最火熱時期下跌了近三成;合肥連續多日出現了商品房備案零套的情況;廈門成交量已連續兩周處於低位。“買賣雙方依然在博弈,市場成交量在轉冷,但買房需求依舊存在。如果成交量還是呈現持續下降態勢,或會下調賣方的心理預期,房價也將有松動可能。”安居客房產分析師表示。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