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 文/范蓉
移動醫療行業最近噩耗不斷,先是移動醫療代言人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的離世,緊接著是尋醫問藥、好大夫、就醫160相繼被爆出裁員的消息,移動醫療的發展前景被蒙上一層陰影。
年齡僅44歲的張銳突然離世,更多業內人士被評論為是春雨醫生高速增長和投資套現下的壓力,使得張銳過度的焦慮和長期失眠。
尋醫問藥、好大夫裁員也與移動醫療目前創業環境不無關系,有消息稱,兩家公司裁員的幅度均達50%。雖然兩大公司表示是公司業務調整,人員有進有出很正常。
但可以看到的是,移動醫療開始集體迎來冬天。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蘇婧在中國健康醫療發展論壇中談到,移動醫療陷入發展瓶頸,覆蓋率低、用戶粘度低,盈利模式不清晰,創業公司都屬於燒錢狀態。
“用戶免費+平台補貼”並未湊效 創業公司紛紛轉型
尋醫問藥和好大夫兩家公司裁員與其轉型有關。尋醫問藥放棄了聞康雲醫和北京星童的兩塊業務,而好大夫開始積極拓展互聯網醫院。
一位投資人表示,移動醫療是第一個受資本關注的項目,移動醫療的創業公司在2014年呈現井噴之勢,但從今年開始,新的移動醫療公司很難獲得融資,而前期已獲得A輪的創業公司很難再獲得新的投資。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僅是盈利模式困境,甚至創業公司連流水都很難保證。
從春雨醫生、微醫、丁香園等幾家大的移動醫療公司來看,上輪融資對投資人承諾的變現計劃並沒有兌現。從春雨醫生的業務來看,主要的線上問診業務很難再用戶那收到錢,為了形成一個從線上到線下看病的一個閉環,春雨醫生在去年全面拓展線下診所,但今年年初宣布春雨診所開始整體收縮,未來或逐漸自然消亡。
丁香園重點一直在醫生領域,仍是線上問診付費模式,目前並沒有較為突出能夠變現的業務。
一位剛剛離開移動醫療行業的人士認為,雖然移動醫療公司都采取了“用戶免費+平台補貼”的方式,但仍沒有讓用戶產生黏性,歸根到底,移動醫療注定是個低頻業務。
投資人也慢慢對移動醫療失去耐心,從融資數量來看,2014年,移動故意撩企業總融資近7億美元,2015年達到7.8億,而進入2016年,除了今年上半年僅平安好醫生等4家企業獲得較大融資外,下半年並沒有聽到移動醫療企業融資的消息。
院牆內的生意 商業模式注定“變形”
移動醫療最初是有望顛覆傳統醫療行業的業務,希望患者可以在線上完成問診、掛號、獲取檢查結果等解決線下醫院排隊難的問題。但可以看到,包括掛號網、就醫160等第三方預約掛號平台表示不佳。
秒健康CEO孔飛認為,移動醫療屬於院牆內的生意,受政策的影響較大,創業公司往往在最初的商業模式設計上會出現變形,而政策一旦收緊,某些前期砸錢的業務甚至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今年2月,北京衛計委推出了打擊號販子的“八條措施”,其中“統一號源管理,取消醫生個人手工加號條”這條規定讓很多有掛號、加號業務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受到影響,包括已經有部分醫院要求醫生全面停止與好大夫的相關合作。而一呼醫生、傳太醫的掛號業務曾一度面臨叫停。此後,傳太醫開始轉型,定位“互聯網+健康險”。
業內人士分析,基礎醫療的三大支點是國家醫保、處方廠商和公立醫院,整個基礎醫療產業的錢基本就在這三者之間流轉,互聯網想從中分錢幾乎不可能。
做提高醫院效率、院牆外的生意或更有空間
針對移動醫療集體進入寒冬的現狀,有人認為“冬天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但真是如此嗎?
被總結為移動醫療的三高,即專業度高、壟斷度高、政策風險高一直都會存在。易觀智庫醫療行業研究總監薑昕蔚表示,目前移動醫療企業正在積極探索醫藥變現、保險變現、線下變現。
但從整體互聯網醫療來看,比起移動醫療做的院牆內生意,一些幫助醫院和醫生提高工作效率、醫療信息化、健康醫療大數據等項目更受到資本的青睞。
“醫院未來是以公益為導向還是走向市場化?目前政策沒有清晰導向,需要破除各行業的壁壘,只有政府才能解決多方博弈。”蘇婧表示,移動健康比醫療更符合當下政策,健康+保險在未來有更多變現的可能性。
雖然移動醫療熱錢沒有了,但投資人還是會持續觀望。“一是模式上形成了閉環,規模效應顯現的行業前五的平台型公司,二是小而美的2B的公司,醫療大數據、服務於藥企、器械商已經獲得了一部分盈利的公司,三是垂直類的例如慢病管理。”一位投資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