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村太平清醮反映城鄉文化有差異和共融 記者 周駿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駿報道:香港名城之下的大圍田心村,昔日曾是「良田萬頃」,60年代初的電影《夜光杯》能見其農田景象,其村亦因地處田心而得名。村史約400年的田心村自然傳承打醮傳統習俗。村中長者憶述,每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所知日本投降後的1946年重辦打醮至今已是八屆。本屆建醮委發言人表示,11月11日開始的4天3夜活動,經費預算250萬至300萬元之間,較上屆經費220萬元為多,皆因今屆搭建10個棚之多,村民同樂的大戲特邀名伶羅家英、汪明荃(再度演出)於正醮趕會。當日大戲一票難求,場內座無虛席,棚外村民雲集駐足欣賞。
酬神打醮每十年一屆
新界大圍田心村建醮科儀的喃嘸法師在表章中,田心村隸屬的瀝源(今時沙田)為明、清兩朝廣東寶安縣第六都,清代《新安縣志》亦有述及積存圍、隔田、小瀝源及田心圍(今時田心村),故田心村史約400年,村民尊崇酬神謝恩的習俗,傳承打醮傳統文化,每十年一屆舉辦太平清醮。今屆太平清醮於11月11日至15日(丙申年農曆十月十二日至十月十六日,其中十三日沒有特別儀式)一連4天3夜。本屆建醮委員會主席和該村村長之一、67歲的梁國輝表示,他至今參與了4屆打醮工作,今屆活動經費概算約250萬至300萬元,當中,已入帳面善款中華人廟宇委員會50萬元,香港賽馬會5萬元,本籌委會預留近100萬元,餘下捐款由善信們相助。另一名建醮委員會主席和村長之一的蔡醮喜稱,他至今參與3屆打醮工作,上屆活動經費約220多萬元,10年間的物價指數上漲,費用大增是必然的。
村中仗著蔡根培(右)、現任村長梁國輝對村中事務瞭如指掌。
參加田心村打醮的全體人員合影留念
羅家英(右一)、汪明荃(左一)連袂演出《賀壽仙姬大送子》,博得觀眾陣陣掌聲。
建醮委員會永遠會長、田心村87歲的蔡根培介紹,今屆活動與上屆活動不同之處,是樣樣都搭棚,也是多花錢的原因,但是各個棚都搭得很完美,各個村長盡了力,全村人都很合作,他很滿意。至於田心村至今舉辦了多少屆太平清醮他稱已記不清了,他憶述,1946年和平後重辦太平清醮,當年他僅17歲,1956年他建醮之後,同年,27歲的他到愛爾蘭做餐館工,賺到路費就回村,1982年開始任沙田區議會、區域市政局、立法局及臨時立法會議員等多項公職。
原村河塘圍繞可養魚防盜
現時還鄉的蔡根培憶述村中變化時表示,原村成一圍形,被河塘圍繞,既可養魚食用,又具防盜功能,圍四角設更樓,日本仔佔領香港後,本港姓廖鄉紳曾同日本仔軍官同窗,故田心村村民避遭日本仔的「姦擄燒殺」;惟1961年港英殖民政府強徵農地,每呎地9毫子,之後,沙田發展新市鎮後,田心村逐漸成為城中村,但村中仍傳承打醮和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點燈」儀式,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