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11月25日发表题为《好莱坞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的署名文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杰弗里·托森在文章中称,好莱坞制片公司一直在努力面对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最大娱乐市场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影片与中国财大气粗的巨头合拍。中国演员在各类影片中饰演配角。剧本里随机穿插对中国文化的赞美。诸如此类的手段有时颇见成效:2015年《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的票房(3.9亿美元)比在美国的票房(3.53亿美元)还要高。
文章称,但好莱坞在中国的成功会逐渐遭到中国竞争对手日益勐烈的进攻。中国制片公司日渐崛起,它们拍摄的影片数量急剧上升:2005年,中国大陆有43部国产影片上映,而2014年是308部。好莱坞进口影片只占发行量的10%左右,但到目前为止仍保持了票房排行榜前列的地位。过去六年里,中国票房排行榜前25位的电影中通常都会包括8到10部外国电影。但即使是这些好莱坞大片的成功也岌岌可危。
这种情境在其他行业一遍遍上演。外国公司在高端市场表现出色,通常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具备卓越的品质、技术或品牌知名度。中国本土竞争对手在中低端市场表现出色,通常着眼于较低的成本、较强的本土化和较快的周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竞争对手不断成长并稳步提升品质。它们进行再投资,实施收购,开始进军高端市场。这种策略普遍在各个领域对雄踞中国市场顶端的外国公司造成重创,包括智能手机、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可再生能源、医疗设备和投资银行等领域。
文章称,对好莱坞而言还有另一个威胁:一个庞大的中国创意产业人群的出现正改变影视剧的制作。2009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当中约有5%的人学习艺术和设计,其结果是,一大波低薪艺术家、动画绘制员、视频游戏设计师等创意专业人士涌入中国劳动力大军。
对好莱坞前途的更大阻滞因素可能来自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无可匹敌的强大作用。这叁大互联网巨头控制着中国智能手机上网量的50%。中国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应用程序和服务搜索、购物、聊天、玩游戏、看视频、预订出租车、完成各种支付。而这叁个现金充裕的公司正在积极进军影视业。
大多数好莱坞制片公司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不知所措。这些制片公司至今仍基本上没有把业务转移到中国大陆。它们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制作出能在文化上让快速变化的中国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影片。
形势的变化能有多快呢?不妨想想吧,2008年中国在售的智能手机逾80%是由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苹果等国际性公司生产的。如今,依然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只有苹果和叁星这两家外国公司,而且它们只占据小部分市场,大半江山属于小米、OPPO和华为等本土竞争对手。
好莱坞在今后五年里将面临同样类型的无情竞争。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黄金时代——观众手头有钱而竞争对手仍然孱弱的时期——即将结束。一切都将变得更加艰难。
虽然2015年的《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等影片在中国成绩斐然,但今年的最热门影片(总票房5.26亿美元)实际上是《美人鱼》,该喜剧片讲述了一个刺客美人鱼与她本应刺杀的贪腐房地产开发商坠入爱河的故事。这是一部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是绝不可能在洛杉矶拍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