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治霾神器背后,有着惊人的利益链

2016-12-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南都记者发现,某镇级政府在购置雾炮车时,就涉嫌存在招标造假的现象。

  通过南都记者连日的跟踪调查报道,被不少地方政府热衷并且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治霾神器”,正在逐渐露出它的原形。南都记者调查发现,“治霾神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10的数值,即控制扬尘,但对能否降低PM2.5,即能否治理雾霾没有定论。

  不过,即使是只能局部抑尘,这个功能在多个城市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些以高价购来的雾炮车,被安排在空气质量监测点附近作业,试图以此影响空气质量指数。据环保人士观察发现,这些雾炮车一般在污染高峰期、早中晚等时间节点在监测点附近出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喷洒,以形成比较低的监测数据。

  数据是政绩考核的关键,数据化治理也据说是目前最时髦的一种治理理念。而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有的地方政府义无反顾地站在了这一风口上。在制造“正确”数据上,中国人拥有无穷的智慧,但地方官员们则位于造假智慧的云端。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的官员曾用棉花堵塞空气采样器,导致数据异常。然而,这不是什么值得大规模推广的好办法,雾炮车的出现,让官员们看到了希望,终于有神器可以担此重任了。

  从各地环保局设置的监测点分布来看,一般有1/3分布在公园附近,这本身已经属于安排上的“智慧”了。而将雾炮车频繁派往监测点进行喷射,则等于在确保数据“正常”方面再加一道保险。双管齐下,不怕你空气质量数据不正常。

  制造“正常”的数据,这是地方政府为了迎接上级考核而做出的应对之策。但雾炮车能够从洒水车上升为“治霾神器”,原因绝不止上述一方面。对于许多官员来说,趋利可以和避害同时发生。雾炮车一方面可以制造好看的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实打实的项目,让许多官员坐拥不菲的隐性收入。

  南都记者发现,某镇级政府在购置雾炮车时,就涉嫌存在招标造假的现象。盖因该政府指定的技术标准怪异,有专门为了满足某一企业而设计的嫌疑。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标书的通用性要求越少,排他性要求越多,招标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接招投标企业时搞暗箱操作,这是很多政府官员的拿手好戏,其中存在利益输送,也几乎是可以确定的。

  目前中国的雾霾污染,堪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寄希望于一两个神器的出现,从而完成一劳永逸的治理,这是不现实的。而雾霾的治理不仅需要政府重视,引入市场力量,形成产业支撑,创造“环保新经济”,的确也是方向。在现有的游戏中,企业得订单,政府得政绩,官员得收益,民众看到了更低的污染数据,整个逻辑链中的各方似乎都是共赢的。

  当然,稍有理解力的人都该知道,这个共赢的链条不能持久。如果认真,你就输了。因为数据是造假的,以此倒推,一些地方政府在造假数据,招投标过程是暗箱操作的,企业则根本没有宣传中说的技术。一个各个环节都造假的“治霾产业”,最终一定会被摧毁。至于在什么时候,这取决于对待一些地方政府的造假行为,各级环境监督力量到底可以容忍到什么地步。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