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周國平:佛教是最高深的哲學

2016-12-18
来源:香港商报

  在2016禪宗六祖文化節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國平先生出席了活動並發表了「六祖惠能與佛教中國化」的主題演講。隨後,周國平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一位研究西方哲學的哲學家對佛教的認識和推崇。周國平先生認為,人生很多困惑乃至人類終極問題的解決,應在佛教裏找尋答案,佛教是對人生問題探討得最深、最有系統、回答最徹底的學問,西方哲學對世界終極問題的答案尋求了兩千多年,最終走到了佛學的門前。西方哲學一直在尋求無常的世界背後的本體,直到近年來才發現世界上沒有不變的本質,而這個答案佛教在兩千多年前便已提出。

  禪宗中國化弱化「性空」佛義

  周國平把佛教看作是一門最高深的哲學,曾在和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濟群法師的對話中,周國平說在生命覺醒的領域裏,哲學是佛學的配角,人生問題的究竟解決是在佛法裏。他說無論是西方哲學家、中國的儒家道家或其他的宗教,在解決人生的痛苦方面,力量都不夠佛教。佛教把人生的真相給你說明白了,強調自己去認識和解決問題。

  周國平認為,佛教的內容和內涵博大精深,但自禪宗傳入中國而中國化後,其佛理教義則被削弱和簡單化了。他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確實彌補了中國的精神生活和哲學思想的缺陷,對生命終極問題的追問和思考方面,在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裏面有很明顯的一個飛躍,但是這條線路沒堅持下去,特別是禪宗以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已經是很少的了。緣起性空是佛教的核心,但禪宗要生活化,要在世間來實現佛法,那必然的就要將空的一面要削弱一點。他說禪宗在六祖惠能大師之後,分為五家七宗,到後來再發展到話頭禪、棒喝之類的禪法之後,實際上就變味了,這種變味和禪宗一開始缺少理論的深度,和對核心思想緣起性空的深入的思考是有關係的。

  而中國哲學更多的受到魏晉玄學及老莊的影響,自佛教傳入以後,使玄學帶有更多思辨的色彩,更多的去思考本體論和自身論的問題,這方面原來在老莊裏面是不明確的,到宋明理學時期受佛教的影響已經非常明顯了,宋明理學雖然也關心本體論的問題,但是在關於心、性、理的關係問題,認為理是道德秩序,性是道德意識,心是道德本性直覺,還只是從道德層面上來建構這個認知體系,還沒真正的從形而上學上思考本體問題。佛學的緣起、無常、空性的一整套的思考自禪宗中國化後都被我們簡單化了,這不利於中國哲學更加深刻化的發展。

  學習佛教以后,讓周國平有了新的覺醒,他說,新的覺醒就是成佛,就是覺悟,覺悟也是一種價值觀。周國平先生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認為人生的痛苦無非就是兩類,一種是自找的,就是佛教所講的貪嗔癡,而貪嗔癡是因為無明,沒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另外有一些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就是人生本來就有的生老病死,釋迦摩尼出家就是因為看到了生老病死,想要解除這些迷惑。對於這些人生本具的不可避免的痛苦,佛教給出了一個立足點,讓你看到的現象是假的,是虛幻的,所以教人不要沉迷在這種虛假的現象裏面,不要沉湎於不可能得到的東西,因此佛教是能徹底解決人生問題的一種宗教。 香港商報記者 李芳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