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囍——清帝大婚慶典」展覽現場。
皇帝大婚是清代的國家盛典,也是紫禁城最隆重的慶典之一。近日,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大型展覽「宮囍——清帝大婚慶典」,展覽以清帝大婚為主題,通過約153組從故宮博物院珍藏中挑選的大婚文物,向公眾呈現清朝皇帝大婚氣派而盛大的場面,讓市民欣賞清朝皇帝大婚的文物,深入認識昔日皇族大婚的婚儀禮節。本次展覽將持續展至2017年2月27日。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珍貴文物呈現 盡展宮廷大婚尊榮華貴
展覽由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籌劃。
清晚期掐絲琺瑯雙喜字燭台
據了解,近年來康文署積極與內地頂尖博物館加強聯繫,從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角度,加深香港市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故宮博物院的宮廷文物珍藏舉世稱著,是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特別為香港特區準備的一道文化盛宴,名為「宮囍」即是宮廷辦的喜事,其中展出的皇帝婚禮用品巧奪天工,反映皇室宮廷生活的華貴尊榮,旨在讓觀眾有機會認識禮俗文化的深層意義,也讓香港向世界展示國家的藝術精華。
清白玉合巹杯
「宮囍」大展以四位清帝的大婚為核心,分為「帝聘後歸」、「禮儀隆重」、「文華物盛」、「乾坤交泰」四個部分,通過約153件(套)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中挑選的大婚文物,包括文獻、畫像、服裝、首飾、妝奩器物、婚儀用品和宮廷樂器等,並輔以多個由文化館開發的創意多媒體節目,多媒體投放、語音導覽等,亦設定模擬清代帝后的新房和迎娶皇后所用的「鳳輿」等,全方位闡釋皇家婚禮的浩繁程序與盛大場面,讓香港市民深入了解這項國家盛典之餘,更可認識滿族皇家的婚儀習俗,以及與中國禮俗傳統的關係。同時,展覽亦陳列了香港本地的婚俗文物,讓觀眾認識傳統的香港民間婚俗。
最隆重慶典 彰顯至高無上權威
《婚禮‧昏儀》中記載:「昏禮者,禮之本也。」《後漢書》亦提到:「眾禮之中,婚禮為首。」顯然,古人把婚禮之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所言,夫婦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是組成社會的重要元素,婚姻就是傳統社會人倫秩序的基礎,而各種締結婚盟的禮制和儀節也因而顯得特別嚴肅、謹慎和隆重。
《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納采禮筳宴圖》局部
在專制皇朝時代,皇帝是一國之君,統治天下萬民;而皇后乃一國之母,身負「母儀天下」的重責。他們的婚禮被稱為「大婚」,以與臣列庶民區別,在傳統的吉、嘉、軍、寶、凶「五禮」中嘉禮,是國家的盛典。清代皇帝大婚即是紫禁城內一項最歡樂、最隆重的慶典,可以說,只有這項家與國的喜事,涉及內廷和外朝,使得整座紫禁城都被喜慶熱鬧的氣氛所籠罩。
不過,也只有幼年即位的皇帝,才可在皇宮禁殿,榮銀大禮。據介紹,從清代建朝至1911年覆亡這268年歷史中,在入關後的十位皇帝裏,僅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於登基後才議婚納後,並在紫禁城內舉行大婚典禮。因此,於順治時起,亦有了清代獨有的挑選後宮粉黛的選秀女制度。秀女們經過道道考察,方能走進紫禁城高高的宮牆中。
清代皇帝大婚禮節隆重而繁縟,既沿襲了歷代中原傳統婚禮的主流,也融合滿族的文化習俗,其中如納綵禮、大徵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巹禮和筵宴禮等,各種宮廷布置和婚儀器用極盡奢華,只因皇帝大婚除了是用作彰顯天家威嚴外,還有鞏固王朝權利,子嗣興旺延續的涵義。
文華物盛 乾坤交泰
展覽的重點展品包括金龍紐「皇后之寶」印章、明黃色緙絲彩雲蝠雙喜金龍紋男夾龍袍、大紅色綢繡金萬字地八團彩雲蝠龍鳳雙喜紋女綿龍袍、木鑲嵌料石金桃皮馬鞍、滿族嫁娶時使用的多穆壺,以及皇后出嫁時佩戴的飾物等珍貴物品。其中,首次在香港展出的長達12米的10幅《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冊頁尤為引人矚目。
據介紹,不同時期的清帝大婚,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清初順治、康熙大婚相對簡約,清末的同治、光緒大婚則較為繁縟。就同治皇帝而論,他的婚禮籌備了3年多,歷時3個月;而從《載湉 (光緒)大婚典禮全圖冊》整整10幅的細緻描繪中,足以讓觀者充分感受到光緒皇帝大婚時的隆重盛況與熱鬧氣氛。
展覽現場
其中,皇后入宮前夕,豐厚的妝奩,則不同於普通民女,係皇家採辦。據介紹,同治皇后與光緒皇后的妝奩,分別為600抬與200抬,有綢緞成衣、官履靴鞋、珠寶首飾、陳設清供、舶來時玩、生活器皿、實用家具等等,文飾物美、寓意吉祥,足證大婚儀節的嚴謹與隆重。此外,冊立與奉迎皇后為婚前之禮,與婚成禮中的合巹禮接連舉行,共同構成了大婚禮儀的華采樂章。冊立禮是向皇后頒授金質「皇后之寶」與冊封,確定其皇后身份的禮節。奉迎禮則為迎娶皇后入宮之禮,皇后最後步入新房坤寧宮東暖閣,與皇帝二人行合巹之禮,帝后的夫妻關係正式成立。也因此,展覽現場亦精心設定了模擬清代帝后新房坤寧宮東暖閣,以及迎娶皇后所用的「鳳輿」,讓參觀者更加真實地感受清代皇家婚禮的顯赫。
展覽現場展出大婚時清帝與皇后所穿龍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