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影視并購患“雙高” 市場給影視股打“差評”

2016-12-29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夏洛特煩惱》以5000萬元的成本換來了14.41億元的收入,如此超高的利潤使得資本紛紛涉水影視行業,橫向兼并、垂直整合及跨界收購不斷上演。數據顯示,2015年A股市場涉及影視相關并購超70多起,涉及資本2000億元。但是到了2016年,風格突變,各種預期紛紛落空,市場環境發生轉變,反應到A股股價上,影視股成為下跌重災區,截至12月27日,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傳媒行業指數區間下跌超25.38%,而影視是其中表現最差的子行業。市場曾經的幾大明星股,如萬達院線全年下跌超過50%,華誼兄弟跌幅超過40%,光線傳媒跌幅達35%……這些耳熟能詳的影視股,無一例外在2016年遭遇“滑鐵盧”。

  與此同時,在2016年下半年,證監會遏制借殼重組的短期炒作,影視公司的并購重組接二連三被否決。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證監會的擠泡沫,影視行業或迎來新一輪洗牌。

  影視并購“雙高”盛行 高業績承諾背后滋生票房造假

  近期,蔣雯麗夫婦旗下公司首映時代2016年1~10月凈利潤3238.76萬元,卻以13.5億元的高價賣給了上市公司長城影視,其增值率高達3126.49%。有業內人士就指出,由于影視并購中的高溢價收購,高業績承諾對賭,到了業績兌現的時候,不少標的方為了完成業績承諾,從而出現大量票補甚至票房造假現象。

  并購溢價高企催生泡沫

  去年11月,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馮小剛創立的東陽美拉公司,而彼時標的公司成立僅兩月,未開展實際業務。去年三湘股份也曾斥資19億元收購張藝謀的觀印象100%股權,溢價率超過15倍。

  近期,蔣雯麗、顧長衛夫婦旗下公司首映時代以13.5億元的高價賣給了上市公司長城影視,外甥女馬思純依靠少部分股權,也拿到了1.2億元的財富。

  據長城影視12月14日發布公告稱,首映時代100%股權凈資產賬面值為4201萬元,預估增加值13.14億元,增值率高達3126.49%。而在2016年1~10月,首映時代實現凈利潤3238.76萬元,據首映時代的業績承諾,若交易于2016年完成,則首映時代2016~2018年度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200萬元、9000萬元、1.25億元。

  對此,旭誠資產陳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影視行業輕資產的特征,加上并購標的具備人氣明星效應,并擁有較高估值,往往成為A股熱點行業,因此頻頻出現高溢價并購。而這種高溢價收購熱門行業公司,“講故事”式的并購重組是無法真實改善企業發展狀況的,特別是較多跨界并購無法實現上市公司產業鏈的整合。如果實際成長性無法持續支撐其高估值,隨著時間推移,估值逐漸下調成為必然結果。另一方面,證券市場并購過程中的溢價率穩步上升,而同期上市公司市凈率指標卻在不斷下降,高企的并購溢價將催生資本市場泡沫,侵蝕中小投資者利益。

  高業績承諾或滋生票房造假

  實際上隨著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行業怪現象也紛至沓來。近期影視圈人士不斷爆出“口水戰”,先是馮小剛與王思聰圍繞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微博上展開“口水戰”對陣,后是樂視影業CEO張昭與影評人圍繞電影《長城》在微博上“互撕”,實際這些現象的背后,就是為了提升票房收入以完成業績承諾而上演的“票房保衛戰”。

  據了解,近期在影視類并購項目中,業績對賭是必不可少的,對此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之前并購的對賭業績承諾太高,如果一時無法完成業績承諾,通過票房造假來兌現相應的成本要低一些。

  尹中余還告訴記者,目前影視行業并購出現的高業績承諾和市場上的票房造假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實際上發行方為了讓票房能有個好的開頭,電影上映前三天左右的票房表現尤為重要,這直接決定院線對該電影的排片。對此大量電影制片方、發行方拿出了大筆資金用于票補甚至造假,這種“貼錢”的目的也就是為在電影上映的最初幾天造成觀影火爆的“假象”,讓不知道怎么選擇的影迷跟風購票,造就了票房的虛假繁榮。

  此前《葉問3》的高票房就受到了市場的質疑,而后據官方調查結果顯示,證實該片存在非正常時間虛假排場的現象,查實的場次有7600余場、涉及票房3200萬元。對此,陳贇也告訴記者,目前影視行業并購中的高估值是影視票房造假的主要動因。為了滿足影視公司高估值、高溢價的前提,公司的利潤往往都要靠高票房來保障,所以高票房成為影視公司實際控制人必須達到的經營目標。無論是在并購前提高估值,還是在并購后完成業績承諾,票房造假成為了一些影視公司的必然手段。

  影視股今年表現最差 風投仍青睞影視項目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影視股成為今年A股下跌的重災區。在2016年上半年中,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傳媒行業指數表現排名倒數第一,半年跌幅達到23.44%,而影視是表現最差的子行業。截至12月27日,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傳媒行業指數從今年1月4日的1637.15點一路下跌至12月27日的1221.58點,區間下跌超25.38%。

  影視板塊今年遭遇“滑鐵盧”

  實際上A股影視板塊可說是貫穿2015牛市的主線行情,但是2016年卻風格突變,各種預期紛紛落空。截至12月28日,華誼兄弟從年初的19元多跌到11元,下跌46.86%。光線傳媒從年初的13.6元,跌到9.71元,下跌35.7%。中國電影上市后,從最高40.28元一路跌到22.99元。此外新文化跌逾55.27%,華策影視下跌38.03%。

  對于影視股整體低迷的表現,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表示:今年影視類個股低迷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去年以及之前影視行業的并購太多,影視類資產對于A股市場來說并不稀缺。其次就是之前并購的業績承諾完成率并不高,在市場上缺少吸引力。第三就是之前通過并購進去的投資者持股解禁密集到期,是退出的時候了,所以影視類個股面臨減持的壓力。

  投資影視項目仍“熱情不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雖然影視類個股市場表現不盡人意,但是風投依然對影視類公司熱情不減。在某投行微信群可以看到,只要說手里有影視類項目,就有不少投行人士私下加微信詢問該項目的相關情況。以前一個公司只要有新的商業模式,就能以較高的PE賣出去。但是今年還必須要有業績支撐,與去年不看盈利搶項目相比,今年投資方還是謹慎了很多,對于項目還要看公司盈利能力。

  近期,博納影業完成了私有化之后總規模為25億元的A輪融資,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據了解,此輪融資陣容豪華,由阿里影業、騰訊領投,中信金石基金、普羅資本、力合股份等國內外知名機構參投。博納影業從美國退市到完成A輪融資僅用了8個月時間,公司估值便達到150億元(投前估值125億元)。對此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曾對媒體表示,國內影視行業經過數年的野蠻發展,產業正在進入淘汰升級周期,明年將有大批影視企業主動和被動退出,這是對玩家的挑戰,也是給實業家的機會。

  影視并購接連被否 監管收嚴或促新洗牌

  實際上,近期影視公司的并購重組接二連三被監管層否決,彰顯了監管層嚴控影視等行業并購重組和再融資的決心。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行業監管的收嚴,影視行業或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影視行業并購進入冷靜期

  影視行業的并購在2016年下半年,出現接二連三被監管層否決的現象,8月1日,萬達院線發布公告,擬中止注入萬達影視的重大資產重組。對此有私募人士指出,較高的估值和高業績承諾或是萬達院線重組中止的原因。而據了解,萬達影視曾在重組公告中承諾,未來三年的承諾凈利潤數分別不低于13億元、16.6億元、21.38億元。

  此外,唐德影視欲重組并購范冰冰新公司遇阻;暴風科技放棄10.8億元并購稻草熊影業60%股權;共達電聲放棄41.2億元100%收購春天融合和樂華文化;北京文化放棄5億元并購聚合影聯。在這些流產的并購背后,都能看到監管層的影子。如在共達電聲公告中顯示,公司在并購樂華娛樂時,證監提出了44個問題,其中多數與公司跨界收購標的及交易方有關。三七互娛并購中匯影視極重組預案發布后,證監會也曾發出問詢函,針對其25億元收購3家公司提出了15條疑問,其中就包括要求三七互娛說明部分募資投于中匯影視IP資源庫擴建及影視劇制作項目的合理性。

  對此旭誠資產陳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并購否決以及監管的加強實質上是對影視行業發展與并購環境的凈化,通過監管能夠凈化影視行業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影視公司成立與發展時間不長、估值增速快、歷史業績與承諾業績相差較大、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等問題一直被監管層重點關注。

  或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

  陳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目前影視行業現狀及被并購標的發展情況看,多數標的公司無法完成當初的業績承諾,其背后的“潛規則”讓股民不滿,而高業績承諾對賭協議可以讓被并購影視公司獲得高于其他行業的估值,完成并購之后對公司股價有著非常好的推動作用。對于標的公司而言,可以獲得更多的現金,這是雙贏的方法,所以就導致了高溢價、高業績承諾對賭出現。

  對于當前影視行業并購接連告吹,鳳凰投資付曉楠則告訴記者,實際上,今年影視類個股的下跌和整個電影市場有關。今年電影市場是放緩的,行業增長是低于預期的,其原因首先是與行業的不規范有關。市場上出現一些貼補、刷票行為,雖然說不上是虛假繁榮,但是對行業的發展絕對沒有好處,這是導致今年行業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其次,今年影視市場的下滑與優質內容缺乏有關,市場上充斥的爛片太多,好片太少了。第三就是在之前影視行業并購高峰期時,一些高估值的影視資產被上市公司收購,之后業績出現下滑,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業績。目前整體來說,影視行業跑的太快了,不利于長期發展,而監管層也對行業進行規范,使行業回歸理性。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