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月28日,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匯率在6.9500-6.9666元區間平穩運行。但卻有個別不負責任的媒體報道“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對此行為我們表示譴責,并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以上這段話是12月28日晚間23點48分,中國中央銀行通過官方微博向社會公布的一條“澄清信息”。此事由彭博社的一條簡短報道而來,它說:“在岸人民幣兌美元
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最低觸及7.0121元”,而全球多家媒體援引這個數據發布報道。
2. 這只是個偶然的“烏龍事件”嗎?毫無疑問,它必然會讓我們聯想到二十多天以前的12月5日,Google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匯價居然跌破7.4這件事;與此同時,全球知名外匯網站XE也給出了美元兌人民幣
日內高點7.46094的報價。此事引起市場震蕩,業界吃驚地看到,僅僅一夜之間,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居然從6.8狂跌到7.4。
3. 彭博社、谷歌、XE這都是全球頂級的財經新聞媒體,為什么會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實際上,圍繞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近出現了大量“輿論陷阱”。比如前不久的“人民幣兌美元必須堅守6.8底線”的報道和“中國外匯儲備必須堅守3萬億美元底線”的報道同時出現;現在又出現一種新說法:2017年1月1日開始,中國老百姓每年可以兌換5萬美元的經常項目額度將被削減或改變。
4.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輿論陷阱”?因為,這類輿論都隱藏了誘發市場恐慌的元素。比如我們過去嚴正地指出:把“人民幣兌美元6.8底線”和“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底線”擺放在一起就是“陷阱”。原因是,如果中國政府堅守6.8底線,那勢必需要大量拋售外匯而使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保;如果中國政府不拋外匯而堅守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勢必跌破6.8。由此可見,這是個二者必居其一的“兩頭堵”陷阱,所以不管是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8,還是中國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或許都會引發市場恐慌,而它們希望的正是這樣的結果。
5. 同樣,“2017年1月1日開始,中國老百姓每年可以兌換5萬美元的經常項目額度將被削減或改變”的傳言也會引發市場恐慌。試想,如果老百姓認為人民幣兌美元還會貶值,那是不是希望多換一些美元?如果有人說“未來某一時刻老百姓不能換匯了或減少換匯額度”,那老百姓會做出怎樣的舉動?趕快換匯,盡可能多換,能換多少換多少,對嗎?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老百姓“恐慌性換匯”的結果是什么?是不是大量消耗中國的外匯儲備?
6. 歷史告訴我們,國際金融勢力攻擊必須用輿論調動本國企業和老百姓的情緒,讓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掉進“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認為,它們對中國也必須采用這樣的手段——讓企業和老百姓的103萬億人民幣的儲蓄存款去大規模消耗僅相當與21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匯儲備,從而為之發起的人民幣貶值攻擊鋪平道路,掃清障礙。毫無疑問,對于中國這樣的弱勢貨幣國家,外匯儲備不只是日常對外貿易結算的“外匯資金池”,更是中國經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7. 在“傳聞”的作用下,我相信今年12月份的中國外匯儲備會出現較大縮減,而新年度開始又將面臨老百姓巨大的換匯壓力。為什么這個時候“頻繁出現人民幣破7的誤導”?我認為,這是在幫助“人民幣輿論陷阱”,幫助推高中國企業和老百姓的換匯情緒。所以,我們無論如何要拆穿這樣的“陰謀或陽謀”。我希望有人能夠明白,弱勢貨幣國家對抗金融攻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喚起國民的愛國熱情”。當年,韓國人把自有的黃金捐獻給國家的壯舉,不僅讓人感動,更是韓國之后經濟恢復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