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吳曉求:從「一行三會」過渡「雙峰」

2017-01-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訊】記者張麗娟報道:隨著金融創新加快和金融結構調整,監管真空所帶來的風險溢出明顯增強,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在增大。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目前金融監管模式和架構都應做較大調整和改革,監管架構可由現在「一行三會」的模式過渡到「雙峰」形態,即人民銀行和新設中國金融監管委員會。監管重點也應從資本監管逐步轉入資本監管與透明度監管並重。
 
  金融風險呈現新變化
 
  以「中國金融監管改革」為主題的2017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7日在北京召開。吳曉求出席論壇時表示,未來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將會由資本不足的風險過渡到資本不足和透明度不足並重的時代。從風險結構變化看,透明度風險在劇烈上升。對新金融業態的監管不能把重點放在資本充足率而應該放在透明度上,這就要求改革監管架構。
 
  吳曉求主張,中國金融監管改革首先在監管模式上要實現微觀審慎監管與宏觀審慎政策功能上的相互協調與溝通。監管架構上可由現在的「一行三會」扁平化結構過渡到組織結構的「雙峰」形態,中國人民銀行是一峰,主要負責宏觀審慎政策制訂、實施和監控。同時考慮成立中國金融監管委員會,這是「雙峰」的另一峰,負責微觀審慎監管。
 
  「作為宏觀審慎政策的制訂者和執行者,功能調整後的人行除了原有職能外,必須加強跨市場的風險協調能力,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風險的管控力,系統性金融風險預警和干預的政策實施力和包括信息系統、雲數據平臺等金融基礎實施的建設」,吳曉求強調,作為微觀審慎監管的執行主體,新組建的監管委員會,不是「三會」合併的翻版,除準入監管、行為監管、市場風險監管外,更為重要的是保證市場之間、產品之間、產品與市場之間監管的無縫連結,建立起逆周期風險調節機制。
 
  大央行現階段不可取
 
  吳曉求還提到,除「雙峰」監管模式外,還有專家認為在中國可以構建以宏觀審慎政策為實施重點的大央行模式監管。但大央行監管模式最根本的缺點是沒有將金融市場監管與金融體系穩定在主體上作相對獨立的分離,沒有在金融體系穩定這個最後的屏障前設置前置性風險對沖和風險衰減機制,沒有充分考慮風險分層和資本不足風險與透明度風險在監管制度上的根本差異。因此在現階段,不應成為中國金融監管模式改革的目標。
 
  此外,吳曉求建議,監管的重點應該從資本監管為主逐步轉入資本監管與透明度監管並重。
 
  監管的方式應該從傳統監管走向智能監管與傳統監管相結合,並逐步以智能監管為主中國銀行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監管不是個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2008年以來最好的監管是在英國發生的雙峰監管。中國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副局長王勝邦認為,誰來監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監管目標,以及有明確流程確保監管實施。他表示,首要的問題是如何提高監管有效性。有效的監管應當具有四個特徵:一是具有干預性,二是要敢於懷疑,三要積極、要有前瞻,第四是要全面、有適應性。
 
 
  A股今年上演慢牛行情
 
  關於今年資本市場運行預測,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報告認為,2017年A股市場將繼續處於長期波段式慢牛行情的前期確認底部階段,利多利空影響因素不確定性增強,市場波動幅度將明顯大於上年。全年收出陽線可能性較大,正常情況下,上證指數應當在2800點到3900點之間運行,上摸4200點,下探2600點的概率都較低。
 
  報告預計,2017年滬港通和深港通將基本表現為資金雙向流動大致均衡,淨流入或淨流出A股市場資金規模有限。
 
  另外,隨著深港通開通,會提升醞釀中的滬倫通開通預期,中國A股最終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期,都會使得境外投資者進一步加大A股配置,引發境外資金進一步流入。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