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義工陳麗雯一家四口介紹240ML礦洞,礦洞外牆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記者 周駿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信義會將於下周日(2月26日)舉辦全港首個以礦山文化保育為主題的慈善競賽。賽事途經擁有多個歷史建築的馬鞍山前鐵礦場及礦村,參賽者化身成為昔日礦工團隊,親身走上70年前的礦工工作及生活路線,並完成各項任務。沿途既可欣賞馬鞍山獨特自然景觀,亦一同關注礦村保育及人文歷史活化工作。
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採礦活動盛極一時,馬鞍山礦場生產鐵礦砂,是當年東南亞屈指可數的鐵礦場。全盛時期馬鞍山村住有3000多名礦工,聯同家屬約萬人聚居於村,獨特的小社區礦民經濟困難物資匱乏,當年信義會及天主教會於1950年開始為礦工及家屬提供慈惠及教育工作,至1976年,礦場結業,古物諮詢委員會去年將馬鞍山礦場的5個建築群評為2級及3級歷史建築,包括信義會恩光堂及天主堂(聖若瑟堂)建築群等。而信義會兩年前為恩青營進行活化工程。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項目及培訓經理樊文韜表示,首期復修工程已完成,並活化成為現時恩青營(鞍山探索館),接待過17000名參觀者,第2期活化工程為餘下的兩座建築物進行加固及防水工程。
樊文韜表示,周日的全港首個以礦山文化保育為主題的慈善競賽,將同時為第2期活化工程籌募經費,是次競賽分為3個組別,每組2至4人,當中,企業組(8公里)、公開組(8公里),前者最低捐款1500元;後者最低捐款3000元,而親子組(3.8公里)最低捐款1200元。
一家四口做義工助保育
親子戶外教育工作者、山藝助教陳麗雯一家四口,其丈夫Terry、大仔凌鋒及細仔凌琛均選為礦山文化保育為主題的慈善競賽做義工。陳麗雯講到一家人與馬鞍山礦場不解之緣,她表示,年輕時對馬鞍山礦山已有認識,但沒有發現曾有一段礦山歷史的故事。多年前透過信義會知道這裏教堂同礦山歷史有關。幾年前同從事攀岩教練的丈夫及兩個小朋友到此,小朋友都很開心,而對於從事親子教育的她,在編寫教學計劃時有了更多的內容。她稱,最近知道該會舉辦挑戰賽活動,感覺以前行山活動多數單一活動,而這次活動加入具有礦山歷史的資訊於活動中,她所知,男孩子鍾意玩一種同礦石有關的遊戲機,此處有真正的礦石,能吸引小朋友,而她以前曾參加大型行山親子活動,有比賽經驗,故今次帶領全家人為活動做義工。
讀小學六年級的凌鋒表示,幾年前,媽咪帶他和弟弟淩琛來過礦山,當年礦山還沒有活化,到處荒蕪,好在有導師介紹教堂和礦山的歷史關係,又親身看到有礦石、礦砂很開心。凌琛表示,以前玩遊戲機時看到礦石,但同全家一起到礦山玩,這裏才有真正的礦石啊!
需要完成礦村生活任務
陳麗雯之後帶領全家示範如何參與礦山慈善競賽,根據舉辦方要求,參賽組別除了鬥快行經礦村歷史古蹟之外,也需要完成與礦場及礦村生活相關的指定任務,陳麗雯一家人首先於恩光堂示範領取於數米之外的臨時棚上方掛救濟品,一塊塊似「牛奶、舊衣及芝士」的小紙板,這些物資均為當年信義會分發給礦山村村民之物,陳麗雯與家人分工領取不同物資後,一起以短跑速度至棚上方找出紙牌,然後,交於評判員記錄成績。陳麗雯與家人續到選礦二廠,這廠俗稱「鐵礦墳場」,是鐵礦廢料棄置區進行再選鐵沙的地方,他們示範如何拾鐵礦石,之後將拾到的鐵礦石過磅後,交由評判員記錄成績。最後,陳麗雯與家人於240ML礦洞,體驗的是昔日礦工入礦洞作業,同在礦洞拾野戰遊戲留下的綠色膠彈。